段松:毒贩子弹擦耳过 他笑着说枪法差
□ 面对一个不认识的人,要学会和他交往,让他相信你,和他交朋友,学会展示你的大度、大方。
□ 卧底和死亡相连着,在于你如何去化解危险。
□ 做缉毒警要集智慧、胆识和气度于一身。
“卧底能教你如何做人”
卧底必须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段松已经在媒体面前露出自己“庐山真面目”。然而,作为副局长的他,依然还奋战在缉毒一线。“关注我的人才会记得我的样子。”段松说,他不喜欢说“危险”。因为做警察要面临很多危险,特别是卧底缉毒警。卧底和死亡相连着,在于你如何去化解危险。
从最初认为做缉毒警好玩、刺激到现在,段松说,做缉毒警还要集智慧、胆识和气度于一身。1507次孤身卧底毒穴毫发无伤,充分体现了这位虎胆英雄的智慧、胆识和气度。
相比于称“卧底”,段松更愿意称“休闲式的缉毒方式”,“使自己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实上,段松把卧底当作一种学做人的方式:面对一个不认识的人,要学会和他交往,让他相信你,和他交朋友,学会展示你的大度、大方。正因这样,段松在卧底中总能交上朋友,即使一次特勤喝醉酒大喊:“你知道我们老板是谁吗?其实他是警察。”毒贩都不怀疑他。不过这个“朋友”中间有条明显的界限:正义和邪恶的水火不相容。
数字段松
今年35岁的段松,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公安局副局长。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荣获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云南省第19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段松又荣获云南省“百姓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从警18年,在禁毒战线战斗了17个春秋,曾1507次孤身深入毒穴完成任务,813次成功破案;参与破获毒品案件共计1612起,缴获毒品4491.932公斤、毒资3600余万元、各种运毒车辆261辆,抓获毒贩2356名,指挥、参与、破获万克以上案件78起、10万克以上占9起,指挥侦破过17起武装跨国走私毒品案件,缴获枪支36支、子弹8000余发、手榴弹29枚,被誉为“拼命三郎”、“毒贩克星”、“禁毒先锋”。 近日,我省“百姓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尘埃落定,段松毫无悬念当选。翻开他的履历,如果没选择缉毒警这一职业,段松或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曾被授予过“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段松,把禁毒战场当成了另一个赛场,在这个“赛场”上,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多次凭着智慧将毒贩绳之以法……
运动员到治安警
两年炼就“火眼金睛”
一米八的段松,身材魁梧。段松当年学的是篮球,“其实我喜欢的是田径”。到高三时,段松的跳远、跳高成绩已经打破保山地区纪录。1990年,段松的体育成绩在云南省排第一名。那时,保山市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刘一红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从事警察工作。“想想做警察也是自己的志向”,于是段松成为了一名治安民警,跟着刘队长在街上反扒。
上班第一天,刘队长在街上指着一人对段松说:“去把他抓起来。”“他没什么异常啊?”段松问道,后来经过询问,那人果然是名扒窃嫌疑人。从此,段松把对队长的佩服化成动力,“我也要炼成队长那样的‘火眼金睛’。”除了正常上班外,段松还到街上观察人群。从开始抓不到一个扒窃嫌疑人,到最多一天可以抓20个。两年时间炼就的“火眼金睛”,对段松日后从事缉毒警,带来不少益处。
最初见到缉毒警,段松觉得他们经常破大案,很刺激,于是萌生了要当一名缉毒警的念头。1992年,他主动申请调入缉毒队。
按翻毒贩才发现
手榴弹已掀开了盖
2001年,段松又主动要求从原保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调到滇西禁毒的前沿阵地——施甸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这一年的夏天,禁毒大队接到一条模糊的线索,称有人从境外贩毒,可能经过施甸。在分析了毒贩可能经过的路线后,段松带领7名队员隐藏在河边的芦苇里。但一连守候两天,连毒贩的影子都没见着。40多度的高温,还要忍受蚊虫叮咬,段松看出队员们有了厌战情绪,于是对大家说:“毒贩的出现不会以大家的情绪转移,越是到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坚持。”
第三日凌晨,河边闪起了电筒光,只见两人划着竹筏上岸来。“我们是施甸禁毒队的,请接受检查。”朝对方晃了下手电筒,段松赶紧闪身靠上前去,只听“砰”的一声枪响,子弹从他耳边划过,距离耳朵大概5公分,他的耳朵还感觉到了灼热的气流。
在按倒第一名男子后,另一名男子边开枪边往河上游跑,段松朝那名男子追去。男子跑出五六米时,被段松扑倒在地。经查,男子的手枪里还剩最后一颗子弹,卡壳没打出来。而先前抓住的那名男子,腰间的一颗手榴弹已经掀开盖,只差拉线了。经搜查,两名男子的身上藏毒品十多公斤。事后,段松抽了两根烟后,对队员玩笑地说:“毒贩枪法太差了。”
一人饰两角色
“钓鱼”半年抓大毒贩
2002年初,境外传出消息:一个老板有大批毒品想出售到中国。一名妇女找到该老板在中国的中间人赵某,想要牵线购买。通过两个月的来往、观察,赵某没想到该妇女就是警方安排的特勤,警方的一张大网已在中缅边境张开。
摆在段松面前的难题是,必须要让毒贩把毒品运到境内,才能展开行动。通过与赵某多次电话联系后,段松以广东大老板弟弟的身份来到瑞丽见赵某,介绍“哥哥”在广东全盘负责生意,他只是办事。经过几次接触,赵某相信了段松有个大老板哥哥。但幕后老板始终不同意将货运到境内,即使段松让步,只要货带到昆明,也不行。6月份,幕后老板终于现身与段松在瑞丽见面。
经过10余次前往瑞丽市中缅边境,独自6次深入毒穴与毒枭正面交谈后,7月9日,段松接到老板的交易电话,于是带了民警小叶一早来到瑞丽。当时段松身无分文,在瑞丽海关借了20万人民币,又带上海关刚刚缴获的30万假币。在车上摆三个大纸箱,在第一个纸箱底部垫了很多衣服,然后摆上三十万假人民币和二十万真人民币,第二个和第三个纸箱都是空的。段松对小叶说:“那个毒贩肯定只会看第一个箱子,而且只会回头瞟几眼。”
在瑞丽某宾馆停车场,境外老板果然只瞟了一眼打开的第一个纸箱,并没有检查另外两个纸箱。7月15日,赵某、境外老板相继在宾馆被抓获。经查,一百件海洛因有72.4公斤。
结婚抓毒贩“献礼”
母亲遭毒贩报复
在段松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他难忘的“意外”。2007年12月7日,段松娶了缉毒同行妻子。新婚第二天,段松驾车同母亲、妻子返回保山的途中,发现在公路边的树林旁有两名年轻男子形迹可疑,凭职业敏感,段松下车对其进行盘查,并从两名男子身上缴获毒品海洛因3820克。
无数次遇险,段松都没有皱一下眉头,而对于年迈的父母,他内心充满歉疚和遗憾。两位老人经常会接到一些匿名恐吓电话:“你家那个段松注意点!”“你家娃在哪里,我知道。”但这些电话并未把两位老人吓倒。父亲对段松说:“儿子,要好好地工作,对我们不要有什么顾忌。这只能说明犯罪分子心虚、胆怯,我这把老骨头还怕什么!全家人支持你。”
1999年春节前夕,一伙毒贩雇用3名打手对段松的母亲进行殴打,造成老母亲膝关节重伤、两根肋骨裂伤,至今还有后遗症。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王玉波
本版图片 实习记者 何瑜 生活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