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美国动物学博士乔治·夏勒对外宣称:中部昆仑山区和西部昆仑山区不可能有雪豹的身影出没。时隔半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雪豹调查小组进入中部昆仑山区和西部昆仑山区,通过37天的考察,他们发现了雪豹的足迹、粪便和刨痕。
此次调查推翻了乔治·夏勒博士“无雪豹说”,从而证明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上,雪豹这一顽强物种依然能够存活下来。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表示,这里的雪豹是生活在新疆最高雪线上的雪豹。
2004年9月13日,中国新疆雪豹栖息地调查及生境研究项目在我区启动。项目小组曾与印度、蒙古、美国、英国的专家一起,在阿尔泰山、天山调查雪豹5年之久。2005年,他们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首次利用红外自动照相机成功拍摄到数十张精美的雪豹照片,并记录到雪豹的活动规律、个体特征、数量等。
从地理位置看,昆仑山区应该是新疆雪豹分布的最中心区域,但从新疆雪豹科考区域上来说,这一区域雪豹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
“雪豹是高寒物种,不下雪就无法跟踪到它的痕迹,对雪豹采用痕迹调查最佳时期应该是雪后;而昆仑山地处南疆,雪量本来就少,夏季海拔3000米以下,雪落地就融化,使夏季进入昆仑山区无法成为现实。”马鸣说,“冬季是对该区域雪豹调查研究的最好时期。”
正因如此,10月14日,雪豹调查小组挺进中部昆仑山区和西部昆仑山区,开始雪豹科考之行。
此次考察行程5800多公里,科考人员以徒步为主,考察地区涉及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民丰、于田、策勒、和田、皮山5个县11个山谷,最高到达海拔5300米以上的地方,行程覆盖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为了探寻雪豹的踪迹,科考队员在河谷、山脊、台地、山坡、崖下、河床沙地布设了46条样线,其中8条样线里发现了雪豹的足迹、粪便和刨痕。
-科考日志 普鲁村许多牧民见过雪豹 10月22日 星期三 晴 牧民夹住过雪豹 今天上午,我们找好了翻译和向导。下午离开于田,去昆仑山的普鲁村。
傍晚我们到达被沙尘和寒冷包围的普鲁村,立即展开调查。这里许多牧民见过雪豹。1987年10月有人夹住了雪豹,皮子500元卖到乌鲁木齐。
10月23日 星期四 晴 向导才遇到过雪豹 我们和向导艾提尼牙孜开始准备毛驴和进山的装备。他口中默默重复着苏布塔什、卡亚克迪、赛克斯库勒、乌鲁克库勒、阿克苏卡子、可克亚达瓦、哈也勒克、苏巴士,这些都是曾经出现过雪豹的地方。艾提尼牙孜今年10月还在山上遇见过雪豹。
10月24日 星期五 晴 首次发现雪豹足迹 天不亮我们就起来了,实际上一夜都没有睡好,期待着这次冒险。驴队在阿拉乔依驿站与我们汇合,四驴四人组成的考察队正式出发,目标是进入无人区,在4000米以上雪线附近布设样线,根据牧民提供的线索,找到雪豹痕迹和其他信息。
经过7个多小时的急行军,考察队在满达勒克扎营附近首次发现了雪豹的足迹,队员们兴奋异常。
10月27日 星期一 晴 海拔四千米有雪豹痕迹 这几天,队员们在艾提尼亚孜的带领下,依靠4匹毛驴,携带帐篷、睡袋、食品,沿克里雅河深入昆仑山无人区,骑毛驴、趟冰河,冒着生命危险,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山区,很快找到雪豹的痕迹。
10月28日 星期二 晴 这里与雪豹生活环境接近 本来要去策勒补给和休整,但我们急切期望早日完成昆仑山雪豹考察。
沿途经过巴什喀拉苏,海拔达到3340米,附近有金雕、高山兀鹫、岩鸽、角百灵、褐背拟地鸦等。这些鸟类是高海拔生存的物种,与雪豹生活的环境非常接近。
-遗憾 家家都有捕兽夹 “昆仑山一些地段雪豹几乎绝迹,初步估算,这个区域雪豹分布数量每百平方公里不到一只。”马鸣说,昆仑山缺乏森林带,有蹄类物种稀少,食物链得不到持续发展,不适合肉食动物的生存,而雪豹又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生活环境异常恶劣。此外,几十年的过度放牧,植被退化,也造成野生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锐减。
与此同时,现代化公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采矿业的不断发展,狩猎和偷猎行为的猖獗,使雪豹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马鸣一行在昆仑山区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当地人几乎家家都有铁兽夹子,多数百姓不知雪豹面临的处境。
-链接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又名草豹、艾叶豹。因为它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易捕获,加之豹骨与豹皮价格昂贵,人类不断捕杀雪豹,使雪豹的数量急剧下降。(记者侯向群通讯员马鸣报道)(新疆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