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40岁的老张从外地来北京出差,他的朋友说:“走,晚上带你去一个你可能一辈子也没去过的地方!”朋友晚上带着老张到了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在一家有歌手唱歌、气氛热烈的酒吧里,他们点了两听可乐一碟小吃,坐在一角听歌。
朋友结账时,一下子花了100多元,老张觉得有点贵,但他觉得很有味道,他说:“以前想都没想过会进这种地方。”
如今,泡吧已成为北京夜晚消遣的一种方式。从三里屯到后海,再到朝阳公园周边,各色各样的酒吧,影影绰绰地遍布京城,吸引着年轻人的身影。时间如果退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是北京最早出现的酒吧群落,只有老外是那里的常客。当时,作为一种舶来品,酒吧显然不可避免地负载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内涵。
而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曾作为“西方酒文化标准模式”的酒吧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有统计表明,1996年以前,光顾三里屯的顾客中,外国人的比例占到95%以上。到2003年,随着中国顾客的频频光顾,外国客人所占比例已降至30%左右,来酒吧一条街的人也从最早“三资企业”的白领逐渐扩大到文化艺术、演艺界人士和大量的外地游客。
其实,不光是泡吧,20年前,青年人唱歌、跳舞、看电影、打电子游戏机,任何一种娱乐方式的背后都要冲破各种有形无形的束缚。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此真正有了“娱乐”的概念。
1987年,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中国,这种最初被看成“流里流气”的舞蹈,却在一段时间内,成了最流行、最酷的舞蹈形式。那时候,模仿手臂折断、机器人木偶和月球漫步的动作风靡一时,最有门路最赶时髦的年轻人,都会拎上录音机找个场子用最大音量一边播放港台歌星的流行歌,一边踏着节奏跳霹雳舞。
1988年1月,广州东方宾馆与日本株式会社合办了一家“东方卡拉OK”歌舞厅,这家在广州出现最早的营业性卡拉OK歌舞厅从此开启了K厅之门。当时的卡拉OK在中国一开始只在个别五星级酒店出现,通常专供外宾休闲娱乐,价格昂贵。人们很难相信,原来自己竟然可以如歌星一样对着话筒唱歌,还有美妙的伴奏,在舞台上一样可以星光熠熠。与此同时,这种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纸醉金迷”式的娱乐方式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复杂情感。
还有电子游戏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游戏机还是个稀罕物件,国内玩家们奉为经典的“红白机”最初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1000多元的价格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是绝对的奢侈品。
到了1994年,当这代年轻人跳够了霹雳舞,玩上了电子游戏机,唱过了卡拉OK后,更过瘾的娱乐项目开始惊爆眼球,朝他们走来。
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大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6大城市公映并引发轰动,该片当时最终以25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票房奇迹。当时,国家广电部电影局正式提出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
今天,对于青年人来说,电子游戏已经泛滥成灾,卡拉OK是最普通不过的娱乐方式,到影院看场大片也失去了当年惊爆眼球的震撼。当听着ipod划着滑板的青年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心中再也不会产生崔健曾经吼出的那种感觉——“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