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2月13日电 (记者刘宝森)在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寿光双王城水库周边发现了大面积制盐作坊遗址,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制盐遗址群。
考古界专家日前经过论证认定,这些遗址所在地区至少在商代就是重要的制盐地点,为研究中国古代制盐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山东省的部分考古专家,日前在寿光对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大规模制盐作坊遗址的发掘成果进行了论证。专家们认为,对这些遗址的挖掘揭露了比较完整的制盐作坊遗迹,获得非常重要的发现,在中国盐业考古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双王城水库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三大库区建设工程之一,位于寿光市以北,北距渤海南岸25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将原库区扩大为17平方公里,经过调查,在新库区范围内共发现遗址30处,均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制盐遗迹。随后,考古人员扩大调查范围,在水库及周围30平方公里内共发现商周时期遗址近80处,这是渤海南岸商周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盐遗址群,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制盐遗址群。
盐业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水诚说,在这么大范围内发现如此密集的与制盐有关的古代作坊遗址,在中国盐业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今年4月,山东省文物部门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始对双王城水库遗址进行挖掘,目前已完成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据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王守功介绍,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出土遗物中,90%以上是制盐工具盔形器,时代大多数为商周时期。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卤水坑井、蒸发池、蓄水坑以及煮盐用的两个大型灶台。
山东省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海岸线全长3204.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禹贡》《管子》《山东通志》等文献对盐及制盐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记载很多,但对制盐工具与制盐工艺的描述却非常少。
据介绍,包括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在内,考古人员在渤海南岸共发现了商周时期与制盐有关的文物点200余个。这些文物点多成群分布,大的遗址群由30至70个文物点组成,代表了商周时期制盐业每个组织单位的基本规模。
专家们论证认为,这些遗址对这一区域制盐规模及制盐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逐步解决渤海南岸商周时期的制盐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社会分工和生产性质等重大学术问题。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