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全国15家报网媒体联动 |
张欧亚 |
□新闻晚报特别报道组 摄影 任国强
今天上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媒体联合报道论坛”在沪举行,15家报网主流媒体总编及代表汇聚一堂,交流改革开放30年报道的创新经验,思索新形势下媒体的竞合之道。
刘守华 |
扬子晚报总编刘守华:
互动式展示30年成就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央高层新年伊始即高调宣布中国今年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公众的目光无不在期待。作为主流都市类媒体,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做出有价值有分量有特色的报道,理清我们的思路,展望改革的前程。
扬子晚报首先推出 《纪念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又陆续组织策划了《影像30年·寻找江苏记忆》图片专题等报道活动,形成纪念改革开放30年五大系列报道,每个系列专题每周在版面上亮相,并在扬子晚报网站开辟对应专辑,多方位、互动式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和深刻变化。
(记者 谢飞君)
寿光武 |
新闻晚报主编寿光武:
寻求体制机制创新
提及改革开放,不能不提体制机制的创新。现在,中国报业的体制改革还落后于很多其他行业,报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
新闻晚报诞生于1999年1月1日创刊的新闻报一日三刊,是中国都市报浪潮中新生的一员,兼具都市报、晚报的特性,既面向市场,贴合都市生活,也面向家庭,适合晚间休闲阅读。作为党报集团子刊,它还承担着引导舆论的社会重任。为了确立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我们于2004年启动一场改版改制,成立了晚报经营公司,建立“风火龙”自办发行队伍,发行量上扬,社会影响力扩大,为读者所肯定。报社改制目的有两个:一是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二是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引导舆论。新闻晚报会继续探索,争取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记者 俞陶然)
周建平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周建平: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大省”
广东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过去是主打经济牌,而后是“以文化论输赢”,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理念。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人认为“广东人只认钱”、广东是“文化沙漠”。 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后发表讲话,广东的文化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期间出现了许多文化的精品。期间,传媒出版业也迎来大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文化沙漠”之说早已打上句号,如今广东逐步走向“文化大省”。 (记者 祝玲)
赵锋 |
新安晚报常务副总编赵锋:
先导性和开放性的农村改革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聚会,以“十八颗红手印”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小岗村也因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回眸30年,安徽的历次农村改革在全国具有先导性和开创性,从首创“大包干”到首推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 (记者 张勇)
鲁强 |
钱江晚报副总编鲁强:
民间浙商风光无限
浙江对改革开放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草根的崛起。
这30年中,浙江留给人深刻印象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一批来自民间浙商的风光无限。无论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是“温州老板”,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的现象和群体,他们是地道的“民营经济”。 (记者 东悦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