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藏友7年写出小说《书院门》 经济困难出版受阻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书院门作为古城西安最具有文化气息的街道被国内外游客所熟知,如今一位喜好收藏、年近6旬的西安老人,耗时7年写成了一部20多万字的同名章回小说,虽然受到文学名家肯定,但老人准备发表时,却因经济困难,无力支持相关出版费用而“绊”住了作品出版之路。
昨天记者见到了在西安市二府街居住的《书院门》的作者黎影老人,他拿出已经誊写清晰的书稿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创作小说的经历。老人说,自己从年轻时就酷爱收藏,特别是集邮,不仅收藏各国各个时期邮票,还喜欢研究邮票背后的历史故事。2000年通过自己的研究积累,先后出版了《邮驿初笔》、《邮驿续笔》两部集邮专著,收到集邮界的好评。
近年来,他在研究我国清末邮政使用的“火票”(类似今天挂号信的东西)时,意外发现他收集的实寄封中,有不少与古城西安当时的文物商家有关,2000年,凭着年轻时对古典文学、诗词、文言文的积累,加上自己曾当兵、下过乡、后有经商从事外贸工作的经历,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后,构架故事情节,开始尝试写一些小故事。不久在写作过程中,就萌生出创作“大部头”的想法了。
黎影老人说,《书院门》是自己小说的处女作。写作都是自己在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有时为完成一个关键情节构架,曾停笔数月,为此寝食难安。2007年底创作终于完成。他说,这部书以清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清同治年间,西安府书院门汲古阁掌柜白志方偶得绝世唐碑,被同行陈大可叔侄设计强夺,后卖给俄国信使,偷运途中,护送俄国信使的蒙古族勇士摩尔根怒杀侮辱自己未婚妻的清朝官吏后,劫碑南下,投奔好友白志方之子白五原,受到通缉,被逼一同参加义军,震动朝野,后被清政府剿灭,最终唐碑得以保全的爱恨情仇的曲折故事。小说在演绎当时古玩业竞争及官场状况的同时,展示了陕西的风土人情,讴歌了人民的正义战争,塑造了多位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清末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矛盾。黎影介绍说,2008年9月,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书稿寄给了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10月陈忠实先生主动联系自己,对作品给予肯定,并称赞作品语言具有浓烈的陕西特质(对话语言使用了陕西方言),并欣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不久,我省著名作家和谷先生也为该书作序。老人对记者说,他曾与出版社联系出版,作品已经列入2008年出版社出版选题,但由于近年来自己的积蓄大多用于藏品收藏,一时拮据,两万元的出版费用,“绊”住了作品的付梓之路。他希望社会爱心人士能帮他完成心愿,把作品早日奉献给三秦父老,让自己7年努力的成果,为西安的文化发展,做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