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14日电(记者璩静、徐昱)记者14日从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联席会上获悉,自2001年起,我国高校创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截至2008年6月,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已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万名软件研发高素质人才。
“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吴爱华表示,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院校培养的多数是理论型人才,而企业急切需要的是实用性、复合型、即插即用的“U盘”人才,因此就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工作找不到人”的怪现象。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李澎林说,对于软件学院来说,办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受不受企业的欢迎,最终决定软件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将是市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负责人表示,软件学院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中心,实施“瞄准出口、设计入口、市场驱动、品牌运作”战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
据悉,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数学等相关学科优势,在有效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成功经验,特别是印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探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