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合作完成一件事
文/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日本)
中国人是能搞战略、做事很有思想的民族,一旦决定要做,就全力以赴、不惜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寻找解决方法,其战斗精神令人钦佩。
11月27日晚,日本北海道富良野。
在这个日本著名歌曲、电影和电视剧《北国之春》的故乡,中日合作电视剧《滴泪痣》杀青。作为剧组副导演、唯一的日本籍工作人员,我跟着剧组几乎无眠无休地度过了两个月,走过了中日两国的许多城市,跨国拍摄了1000多场戏。
拍戏是相当令人疲惫的大工程,需要所有的主客观因素____导演的想法、摄影的技术、演员的状态、周围的安静、服装的合理性、地点的自然性、天气配合以及制片人首肯等等____都合成后,才能成功拍摄好一个镜头,而每一场戏又要拍好几个镜头。而更值得多写一笔的是,这是一场中日合作的戏。在合拍的过程中,除了制作成本之外,我们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地遇到更加高昂的“沟通成本”的问题。
这部戏的所有场景都被设置在 日本____即使在北京拍戏的时候,拍出来也要是“日本”,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场景。此外,还要求中国演员说日语、日本演员说汉语,这个也不简单。到了日本以后,又出现了如何与当地协调人、居民、政府沟通的文化问题。而剧组的工作人员里,只有我会日语,大部分人都不习惯日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开始,对于能不能顺利拍下来,我是心存疑问的。
而这两个月的经历沉淀下来,我重新思考了一个问题:即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合作完成一件事?
一天,剧组人员各自吃完午饭,导演带着摄影和副导演去看景,附近走了一圈,终于找到相对合适的场所,“OK,就在这拍吧,你们准备。”中方行动得很快,占着狭窄的马路,立刻就开拍了。突然间,刚刚吃完饭的日方协调组着急地跑过来说:“你们在这里干什么?这是不让拍的,没有许可,你们没提前说要拍这里啊,请立刻躲开,否则警察要来了!”“为什么不让拍?我们不影响行人,一会就拍完了。我就要这里!” “那我们就不能陪你们了,负不了责任。”于是,中方继续拍,日方走开,翻译很为难。
这其实不但是一场戏里的冲突,更是中日民族性格交锋的典型缩影。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明白“计划跟不上变化”,我认识的几乎所有在华老外也对此有过体验。中国人做事一般不明确搞计划,“反正最后要变,现在定也没用”。随处可见的“暂定”就是明证。中国人对于随时可能到来的“变化”已经太习以为常了。而日本人则一定要搞好计划,做事很有规律,很有效率,一切都提前准备好。很多中国人都羡慕日本人的计划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有时显得“灵活”,而日本人则不可避免地“死板”,这是辩证的。
其次,中国人是能搞战略、做事很有思想的民族。一旦决定要做,就全力以赴、不惜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寻找解决方法,其战斗精神令人钦佩。在中国人的话语体系中,常常可以听到“说到做到”。日本人则做事很谨慎,一般不轻易下手,什么都布置好才逐步落实,也不爱冒风险。应该说,前者“强硬”,后者“踏实”,但前者有时“不择手段”,后者又往往缺乏爆发力。
第三,中国人虽然带着集体意识或从众心理等东方色彩,但实际上都很有个性。在组织里,每一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情绪走,很不团结,是自由而分散的,服从“领导”的命令常常是因为“不服从就惨了”。而日本人则不习惯这样的做法,讲究自下而上,和为贵,团队做事。领导对部下很客气,因为占绝大多数的部下的意向决定领导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合作才变得这么“复杂”。我想,我产生的这个疑问和找到的一些答案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