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旧邦新命:感受改革开放30年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新消息

广州“街道王”肖建华:民本治街堪比治国(图)

  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廖颖谊

  肖建华

  广东番禺人,1953年8月生,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街道工作。1972年4月———1998年7月,在南华西街工作;1998年7月———2001年1月调任海珠区沙园街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2001年1月———2006年10月任沙园街党工委书记;2007年1月至今任海珠区凤阳街党工委书记。

  面对镜头,他有点拘谨;说起自己,他的言辞很直白,甚至苍白。
但他,却是领导和同事眼中颇具传奇色彩的“老街趸”。

  从街道生产组工作人员到街道办主任,再到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建华戴着这些“头衔”,在街道摸爬滚打了整整36年。

  从打造出“天下一街”——南华西,到享受星级服务的“穷人社区”沙园街,再到“乱”字当头一朝脱“帽”的凤阳街,肖建华以非常之道治街,在旁人的惊叹声中,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广州“街道王”的称号,肖建华名副其实、独一无二。

  基层政治

  为人民服务首先注重人的诉求


  头顶两千多个“光环”,广州南华西街的名气可想而知。肖建华在那里的工作时间最长,然而,说到那段“辉煌”,他却有点儿轻描淡写。

  “改革开放前,居委会是没有财政拨款的,一个月5元钱的办公经费,连扫帚都买不起。”肖建华说,那时,“为人民服务”只是一句空话。街道的主要精力用来“抓经济”,有钱才是硬道理。南华西街大刀阔斧地搞工业,一开始,一年几十万元的收益,后来,便是上千万元。有了钱,才有了今后南华西街的一切。

  肖建华说,不同的历史阶段,时代赋予了街道不同的使命。

  1998年,他到了沙园街。

  同样是老城区,聚集了众多大企业宿舍的沙园街,却比南华西街穷得多。月入千元左右的居民居多,且不乏下岗失业等低收入群体。但此时的街道,更加注重人的诉求,至少肖建华是这样想的。而沙园街的“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居民对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服务”诉求,朴实而强烈。

  肖建华决定“为穷人创造快乐”!

  揣着这个理想,肖建华和同事们又风风火火地干起来,这一干,愣是干出了一个社区服务“一条龙”:钥匙反锁家中了,有人管;臭水沟堵了,有人管;家电坏了,有人管;连残疾人和智障儿,也有享受快乐的一席之地……

  谁说“星级服务”是富人们的专利?沙园街的街坊们照样乐在其中。而肖建华也对在沙园街的这种成就感格外享受。

  治街之道

  干部群众都先讲规则再讲道德

  在很多人眼里,肖建华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但肖建华却认为,所谓的神通,全是因为他的眼里有“人”。

  大喇叭天天讲卫生,垃圾桶一步一岗哨,标语横幅抬头低头均可见……这些近乎“夸张”的狠招,就是出自肖建华之手,目的是拿下凤阳街这条创卫的“钉子街”。

  争议声也由此而生。

  街坊们嫌吵,商户们嫌垃圾桶太贵,旁观者也不免疑惑:究竟需不需要那么多垃圾桶?标语横幅会不会只是“空喊口号”?肖建华给出了自信的回应:满街都是垃圾桶总比满街都是垃圾好吧?而所谓“口号”,你有了实际行动,它就不是空喊了。

  肖建华的这一套,的确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曾经被冠以多个“黑帽”的凤阳街开始变样,摘“帽”行动快、准、狠。

  先讲规则,再讲道德——这是肖建华对街道干部说的。

  既收租,又管理;不要让你们的租金带着垃圾味、烟火味、血腥味——这是肖建华对包租公包租婆们说的。

  他还将城中村的居民比作飞行中的飞机,要学会“空中加油”,否则就会摔得很惨。

  凤阳街的干部说,现在,不光肖书记在街道里混得脸熟,连他的车都有不小的威力。辖区不少居民看到肖建华的车来,都会主动捡垃圾。肖建华对此不以为然,他说道理很简单,因为他的道理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从居民利益出发,所以,居民不觉得你是在管制他们,而是在帮他们。

  肖建华要求街道干部出门带“三件宝”:火钳、袖章、大盖帽。“我和司机也不例外,车上随时带两把火钳,一人一把,随时随地捡垃圾。这样,居民也没理由不自觉……”

  处事原则

  “吃饭”和“面子”两样必须兼顾


  广州创卫时,中大布匹市场5万商铺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一度陷入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卫生状况堪忧的流动快餐点被清场,一边是十多万人“忍饥挨饿”。有实在挨不住的,就在商铺里开了伙。

  见此情形,肖建华没有慌。他一边向上级反映了实情,“默许”流动快餐暂存,一边引导餐饮连锁店进驻。如今,真功夫、肯德基等快餐店相继进入市场,流动餐点自然也没了市场,“吃饭”和“面子”问题迎刃而解,皆大欢喜。

  “凤阳街就像一件旧衣服,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换新的,但可以把它缝补好、洗干净。”肖建华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他也很享受这种啃“硬骨头”的感觉,也很享受跟人打交道。

  在南华西街的时候,他也有机会调入区或市里工作,但最终还是没有跳出“街道”这个圈子,一方面是因为圈内领导的挽留,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不舍。他更毫不讳言自己的“私心”:当时街道的收入还是高过区市水平的。

  如今,已经55岁的肖建华,行走在大街小巷,依然一路带风,朝气蓬勃。年轻同事慨叹,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但肖建华却说,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对话肖建华

  为政府工作是童年梦想

  问:曾经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答:最大梦想是能够做一份我喜欢做的工作。上小学时每天经过南华西街办事处,就希望能在政府工作。

  问:过去30年最快乐的和最苦涩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答:最快乐的是和大家一起做出成绩。最苦涩的就是到凤阳街时,整天不是这里起火就是那里出现不稳定因素,不是遍地垃圾就是到处是污染,看不惯。

  问:对人生产生过迷茫吗?

  答:没有,我觉得很乐观很光明。

  问:你对现状满足(不满足)的理由?

  答:满足,因为我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我的前途。

  希望退休前

  不出大事故


  问:你认为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

  答:有些是跟不上的,但我会找时间去学的。

  问:未来30年里你最顾虑的事情是什么?

  答:最担心环境恶化。

  问:你最渴望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再次降临?

  答:只希望退休前不要出大的事故就行了。

  30年大事

  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将朝着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徐永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