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17日电(记者马义、任鹏飞)时至寒冬,东北农村的室外最低温度已达零下15℃。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35岁的农民李成脸上挂满笑容,扯着嗓门说:“这时候还有鲜黄瓜上市,过去做梦也想不到。
今年俺家一个暖棚比去年多赚3000多元,你信不?”
李成的暖棚是2002年建的,随后,政府请来的技术员教给他暖棚黄瓜种植新技术。掌握了最新农业科技的李成,家里种植的黄瓜不但生长快,而且质量好,产量大幅增加。如今,李成的蔬菜暖棚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李成所在的哈尔套镇是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镇,“文革”期间这里的“哈尔套大集”,曾把哈尔套的知名度推上了顶峰。那时,为了在农村商品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把“哈尔套大集”——这个形象工程搞起来,当地群众不得不“扭着秧歌卖鸡蛋,两家合卖一头猪”。当时,这个名扬全国的“形式主义大集”实际上已穷到了谷底。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后的哈尔套,并没有被历史所抛弃。哈尔套镇党委书记许铁军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镇党委提出了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的思路。面对这一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很多农民不理解,镇党委上百次拉着农民到各地参观学习,有一次竟坐满了8台大客车。
如今,哈尔套反季节蔬菜种植已经远近闻名,成就了数千个像李成这样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专业户。
30年过去了,原先的“形式主义大集”不搞了,可人们到此赶集的习惯并未变。现在的哈尔套大集,占地面积由30年前的2亩地扩大到110亩,成为辽西北地区有名的蔬菜交易集散地。即使像现在这样寒冷的冬季,来集市的人仍不下万人。这其中从黑龙江、吉林等地赶来的客商越来越多。
齐胸高的西红柿秧郁郁葱葱,小灯笼似的果实挂满枝头。哈尔套镇富有村农民李学武对前来暖棚里参观的黑龙江客商说:“现在棚内的温度是28℃。”李学武家共有大棚6栋,大棚蔬菜早已是订单销售,供不应求。
如今,哈尔套镇2.3万人口中有1万多人从事反季节蔬菜生产,哈尔套真正成为广大农民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家致富的基地。每年有近5000万公斤蔬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
许铁军说,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形式主义只会让老百姓越来越穷,只有沉下心来瞄准市场,踏踏实实搞好生产,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