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迅速扩散和蔓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
经济不景气时期的“机遇”如何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就经济活动者而言,主要有两个机遇:一是资本重组的机遇,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倒闭了,其大量高端人才就面临重组;竞争力弱的企业亏损了,其物质资本就面临重组;等等。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经济界获取资本提供难得机遇。就地方政府而言,这两个机遇也是需要及时把握的,把握得好,既可增加资本,又可优化结构,实现科学发展。
笔者最近观察云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对省长秦光荣敏锐的机遇意识和快速应对措施印象很深。
先说机遇意识的敏锐:秦光荣近期在云南的一些会议上反复强调:“此前云南至少错过三次发展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二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投资潮,三是2003年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云南一定要抓住这次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笔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已开始影响云南经济,据12月初统计:全省有600多家相当规模企业出现停产和半停产;全省出口增幅从今年1月的71%下滑到9月的18.2%,拳头产品有色金属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6.6%;1至9月,全省工业增长为12.9%,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在这种不利的经济形势下,云南并未方寸大乱,而是鼓足信心,沉着应对,树立机遇意识,这充分体现出作为省长的秦光荣分析经济形势的高度和深度,难能可贵。
再说应对措施的快速:早在10月初、国务院“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还没公布以前,云南省发改委就上北京争取项目和资金了。据赴京同志反映:“那次去,国家发改委并不热闹,感觉其他省份还没反应过来。”“第二次去,国家发改委门庭若市,坐电梯都要靠挤。”这件事情说明,在抓此次国家宏观调控机遇上,云南人既醒得早,又起得早。据了解,在今年四季度新增安排的10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中,云南争取到了56亿元,有媒体对此次行动做了高度评价:秦光荣快刀切“蛋糕”。11月21日,秦光荣主持召开了云南省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原则和目标,并及时部署了要切实抓好的20项工作。
云南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部署,具体化“危”为“机”?笔者初步了解到以下信息:
其一,争取国家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资金投入,并拉动民间资本投入,加快打通发展“瓶颈”,夯实发展基础。云南的发展“瓶颈”在交通,因此,云南把公路、铁路、机场、航运的在建、新建、改扩建项目列为此次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争取国家资金投入。据了解,目前的公路、铁路项目已得到国家核准。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生态、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建设步伐。2009年,云南拟上报申请中央资金项目25547个。按省政府的安排,要力争明后两年完成一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
其二,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就企业和产业而言,无论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核心手段都是资本重组。按这个界定概括,云南主要举措有三: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战略合作。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组织100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项目,省财政每年筹集4亿元资金予以支持。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项目。通过推进资本重组,提高云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其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消费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云南将鼓励住房消费、稳定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并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商品社会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但需求只有更替,不会消失,这就是培育消费新热点、拉动经济复苏的意义所在。
其四,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云南将理顺价格关系,重点理顺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云南还将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带动旅游业“二次”创业。
观察云南化“危”为“机”的举措,笔者认为有两点给人启示: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保增长。云南不仅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而且决定今年省财政新增1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拉动民间资本,力争明后两年完成一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保增长。就拿云南的支柱产业有色金属来说,云南正抓住出口下滑时机,决定不断拉长下游产业链,开发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下游产品,改变卖初级产品和粗制产品现状。这两条措施既符合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示精神,又切合云南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也切合秦光荣的治省方略——按党的十七大“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的精神,把“添衣御寒”和“强身健体”结合起来,为云南经济振兴蓄足后劲。(钟劲)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