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17日电 (记者张建生东莞报道)2008年9月引发的三聚氰胺危机,重新将中国食品推至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食品再度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然而,突然被放大的三聚氰胺危机有可能掩盖中国食品的安全真相和颠覆中国食品的主流形象。
对此,中国食品的相当部分责任厂商或主流厂商并不认同排山倒海、铺天盖地的三聚氰胺资讯泡沫以及由其引发的市场连锁反应。
12月15日,在中国记者协会支持下、东莞市东城区政府、东莞徐福记食品联合特邀全国近百家媒体记者现场见证中国食品的主流样本——徐福记国际集团所属的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透过真实样本求证中国食品的安全真相——“中国食品绝对没有国际社会想象的那么悲观,绝大部分规模以上食品厂商是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徐福记总裁徐乘乐观地对记者们说。
食品安全的中国真相 最近几年以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至,不过,国际社会一致公认的是,几度备受误导的中国食品形象始于两轮三聚氰胺事件。2007年3月份之后,“中国输美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的引爆,美国媒体率先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大面积炒作,欧盟、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媒体紧随其后,由点到面不断扩大炒作声势和影响,动辄以“有毒”、“致癌”、“污染”等字眼,把个别食品问题说成是整个中国食品的问题,人为制造了“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继而,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食品等产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进口措施。2008年9月11日,三聚氰胺事件再度在中国乳品中公开引爆,导致国内乳品市场几近冰封,并造成食品出口的三聚氰胺危机。不过,截至10月30日,三聚氰胺事件的专项整治基本告一段落,质检部门完成了对乳品专项监督检查,工商部门在全国下架不合格乳品8311.7吨。
事实上,早在2007年8月,中国发布的《食品质量安全白皮书》显示,在全国44.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多年来食品出口不断增长,出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略高于或等同于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食品贸易安全指数。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1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7年中国实施了食品召回制度,最近几年在国际食品安全合作和国际食品贸易中,中日合作机制、中美合作机制、中欧合作机制均有力地促进了双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此,众多国外食品专家客观的指出,总体而言,中国食品是可以信赖的,也是安全可靠的,偶然发生的安全事件最终不会影响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
食品安全的中国样本 截至2008年11月底,徐福记国际集团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年度产能达273000吨,旗下拥有97家销售分公司,13700个直接掌控的零售终端遍布全国各大卖场、超市和快速消费品通路;2007年营业额达31亿元以上,成长为中国糖点行业的标本企业。在中国号称45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徐福记以无可争辩、首屈一指的“多品项同一售价”的核心商业模式开创中国食品业界记录;以食品安全360度无缝监管理念及其整套操作系统演绎了中国食品形象的中坚角色,在国内外捍卫了中国食品安全的主流形象。更连续10年(1998-2007)缔造了糖果市场销售第一名的佳绩。
食品安全专家苏宜香曾经表示,食品安全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就象出门走路一样,摔跤也是有可能的;食品的安全风险确实难以消弭,比如说食品化学污染可能是最让我们困扰的问题,几百上千种化学物品天天都在被发明生产出来……问题在于各个方面特别是当事企业应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处置立场以及由此而显示的企业公民责任形象。
全国媒体记者受徐福记邀请,前往东莞体验和见证中国食品的安全指数,徐福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被列入现场见证名单。事实上,2007年10月进入内地市场15周年之际,徐福记在食品业界首次导入“中国制造”和“食品安全”的敏感主题,首度向全国媒体开放其到整个食品生产加工流程,演示其食品安全360度无缝监管操作系统。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