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刘阳 马向菲)国家体育总局17日公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盛志国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总局曾在1996年和2001年进行过两次群众体育状况调查,本次调查摒弃原有的“体育人口”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公报》,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特征显示为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较高,但多数频度较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但是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标准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更为积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是指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的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
《调查公报》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锻炼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时间”(412%),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66%)和“自身惰性”(13%)。盛志国对此表示,目前体育硬件设施的缺乏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他说:“本次调查所获取的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将为科学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客观提出群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查结果表明,“健身走”和“跑步”成为中国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最“热门”的项目,占总人口的62%,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22%。
通过本次全国调查,除了场地设施的缺乏,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等。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8625名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2007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相关调查,本次调查是我国群众体育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社会调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