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加“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中美专家和前大使。吴迎春摄影
12月15日至16日,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李侃如、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美中政策基金会理事傅立民等数十位中美专家和前大使与会。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们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总结经验,评估现状,展望未来,各抒自见,畅所欲言,各种观点交流碰撞,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虽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30年前,中美两个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两国建交以来,国际风云变幻、双方的矛盾问题不断产生,但专家们认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越来越成熟。其主要特点是: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并机制化。这表现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访、会晤、通信、电话联系等方式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美建立了各种联合委员会以及包括外交、战略对话机制数十个,据美方统计,中美一年举行的各种对话50多场;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到2007年的3020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目前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民间交流显著增加,2007年,美国驻华使领馆发给中国公民的非移民签证达创记录的41万多。现在有9000美国学生在学习,近7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关系的内容和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既有双边事务,更多涉及地区和全球事务,如:抗灾救灾、气候环境、能源、艾滋病防治、反恐防扩散、以及金融危机应对等。
专家们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利益驱动而不是价值的基础上。比如: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强调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因而“一中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经验表明,维护这一政治基础,中美关系就健康发展,损害它、两国关系停止发展甚至倒退。在克林顿任总统时期,他承诺“三不”,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布什政府维持台海现状、遏止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中国专家强调,在未来,美国仍需要慎重处理包括台湾和涉藏问题在内的敏感问题。现在,台海局势发生积极变化,双岸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大“三通”已经开启。这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研讨会上,中美专家肯定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的积极影响,赞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30年前首次访问美国,揭开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此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接触,两国长期互利合作使中国发展受益,美国从中获益匪浅。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影响中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内围绕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利弊得失进行长时间的辩论,中国崩溃论和威胁论产生,美国专家认为,这两论对中国的实力估计不足或者估计过高。总之,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崛起不放心、猜忌,这有心理、意识形态和战略等方面的原因。心理方面,中国发展太快,美国人从心理上接受不了;战略方面,强大后的中国可能对美国利益和领导地位构成威胁,美国人担忧。中国专家则表明自己的关切,认为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美国国会少数议员颠倒黑白,提涉藏议案,某些美国人坚持冷战思维,企图对中国分化、西化。还有人提出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和购买的债卷是否有保证,等等。
如何消除两国间的分歧?兰普顿说,多多交流和来往。交流增进理解,有助于消除分歧。美国驻华使馆参赞黄浩说,中国强大后,不会步苏联的后尘(扩张),中国不是苏联。这一看法和昔日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相比,应该说是对中国认识上的进步。事实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美国人的认同。从“战略竞争对手”、“中国机遇论”、“利益悠关方”到“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发生重要变化。但专家们认为,中美之间的分歧不会消除,中美合作大与分歧。鉴于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关系到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双方应寻求共识,加强合作,努力构建新世纪持续稳定的中美关系。
会议还探讨了奥巴马的对华政策,认为他会坚持“一中”政策。现在,美国国内围绕他上任后是否应首先访问中国争论。傅立民对记者谈了看法,他说,奥巴马不会首先访问中国,因为美中关系很好,他就任后有很重要的问题要处理,比如:国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问题,这是最优先的课题。由于注重经济等国内问题,美中关系围绕汇率、贸易顺差等可能出现摩擦。但总体上,双边关系还是能取得进展,还是要合作,我有信心,中美合作将扩大。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