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B.Zoellick)日前来华访问,探讨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是佐利克就任世界银行行长以来第二次访华。12月16日,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师生对话时,佐利克说:“当前中国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明智的”,希望能把这些宏观政策方面的经验引入国际体系。
赞赏中国改革开放经验
佐利克对中国发展状况的关注与期待从他第一次访问香港和广东后就不曾停顿,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表示由衷钦佩。
佐利克说,此次他带领世行代表团访华,旨在与中国政府和民众共同分析总结中国30年来所取得的发展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介绍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广泛分享。“中国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她从全球发展的经验体系中获得了指导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全球发展的经验体系也需要中国经验的融入,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巨大影响力是不容质疑的。”佐利克说。
佐利克还表达了对与中国在减贫项目上加强合作的期望,强调中国在扶贫方面的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借鉴。说到减贫,佐利克认为这是当前危机下最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无论在哪里,最易于受到伤害的都是那些最为贫困的人群。”佐利克说。
他同时郑重指出:“正是由于对中国的高度关注及对中国内陆频繁而深入的访问,我看到尽管成果巨大,但中国未来在减贫中仍面临很长的道路。”
中国刺激内需值得欢迎
世界银行曾预测,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是7.5%。对此,佐利克表示,未来是高度不确定的,具体的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当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面临严重的下行压力,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要通过中国政府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来对抗。
佐利克认为,当前中国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很明智的,这个宏观政策组合是他对中国经济的关注焦点之一,他希望能把这些宏观政策方面的经验引入国际体系。
“此刻中国能够为全球稳定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自身经济的良好增长,在中国已经出现国际贸易下滑的情况下,这将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政府为刺激国内经济做出的努力值得欢迎,对未来一段时间十分重要。”佐利克说。
佐利克还说,1997年的亚太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为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大额增加了外汇储备,积累了大量的流动性,而流动性过剩导致了经济失衡与泡沫的产生。中国经济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为开放的,他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政策驱动与国际经济体的鼓励促进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强大的阻碍,尽早实现经济的转型。
此外,佐利克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尽快实现向消费型经济转型的期望,他强调,广义概念上的消费是很广泛的,对教育、保健、医疗等服务的消费是中国消费的增长点。
将帮助中国中小企业贷款
在北京的其他活动中,佐利克强调,他已向中国方面谈到世行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帮助中国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做出努力。
佐利克说,关于经济危机的一大争论是政府是否应该加强对经济的监管,而高强度的政府监管很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丧失生存空间,这种情况对于中国而言尤其严峻。中国的中小型私营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的金融危机面前,保障安全的就业就是在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那么让中小企业存活下去是保障就业的关键。
针对目前宏观环境的恶化使中小型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问题,佐利克表示,世界银行正在鼓励中国政府建立中小型企业信用等级制度,设立提供中小额度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以帮助私营企业走出困境,这也是目前世行在中国的工作重心。
佐利克介绍说:“在金融部门,世行正在与中国12家银行建立投资业务的合作,帮助这些银行对中小企业和节能项目的贷款,这些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
重塑民众信心非常关键
佐利克还表示,面对危机,重塑民众对经济的信心非常关键。他认为,要理解此次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应该超越表层的经济数据,而从政治体系、社会体系等更广泛的平台出发寻求答案。
他分析说,面对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心理周期:否认—困惑—沮丧—愤怒—恐慌。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最初否认爆发在发达国家的危机会殃及发展中国家,而经济增长因连带效应而出现困难的事实让他们感到困惑与沮丧,当个人生活因经济下行而产生牺牲时人们开始恼怒,并对未来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
“因此,当前世界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指引发展中国家国民跳出这样的心理周期。”佐利克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2月18日 第05版)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