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标志,“问责风暴”在2008年显现出鲜明的特色,问责范围之广、问责级别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
“问责风暴”深层思考:制度建设比风暴效应更重要 评述由头2008年以来,行政问责在各地频频发力,密集度之高远超出往年。
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因三鹿奶粉事件引咎辞职,这是继9月14日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因襄汾县尾矿溃坝重大责任事故辞职之后,又一位引咎辞职的正部级高官。同日,因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这也是继此前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之后,又一位被免职的副部级官员。此外,在深圳火灾和河南登封矿难中,也有一些官员被免职。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无论从辞官免官涉及的部门看,还是从被摘帽的官员的“官阶”看,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因而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一次次掀起的“问责风暴”能否促进规范的问责制度的建立,并将官员问责程序化?这场声势颇为浩大的“问责风暴”,带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启示?我国在政治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全文
特稿:问责呼唤制度化 期待真正成官员"头顶利剑" 针对近段时间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国政坛掀起了新一轮“问责风暴”,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在肯定问责成效的同时,不少人也心存疑虑:这场非制度化的“问责风暴”能刮多久?因此,问责制呼唤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期待能真正成为官员的“头顶利剑”。>全文
新华网上海12月18日电(记者杨金志、刘丹)以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标志,“问责风暴”在2008年显现出鲜明的特色,问责范围之广、问责级别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
溃坝事故和三鹿事件的“标杆意义” 9月8日,山西襄汾发生尾矿库溃坝特大事故,200余人遇难。更为恶劣的是,相关基层干部刻意隐瞒事故原因和死亡人数。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鉴于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接受孟学农同志引咎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在对襄汾溃坝事故的处理中,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以及临汾市、襄汾县的主要党政负责人,均被免职或停职。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