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三水西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区柱明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手中接过"中国饮料名镇"牌匾。目前,三水区共有食品饮料企业193家。张笑/摄 |
|
一条条忙碌的家电生产线,将佛山这个世界"白色家电之都"构筑得雏形初显。据统计,佛山2007年年家电产值占全国家电行业总产值的15%,是国内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
佛山不是经济特区,没有特区政策;不是省会城市,不具中心城市地位;不是计划单列城市,较少得到国家资源;不是全国“较大的市”,没有地方立法权;不是沿海港口城市,没有发展大工业所需的天然大港口。但佛山就是在“五个不是”环境之下,乘借改革开放东风,三十年来铸造了辉煌的历史。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接近1万亿元,生产总值3588亿元,税收总额547亿元,2007年佛山评为中国两岸四地城市综合竞争力9位城市。
佛山首创“五个轮子一起转”的混合经济发展(南海)模式;首创“三个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经济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化(顺德)模式等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佛山制造业形成了家电、机械装备、陶瓷及其他建材等十大优势行业,这十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在2007年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的90%。
南海的“六个轮子一起转”、顺德的“产权改革”、产业的集群发展,承载着改革先锋的荣誉,佛山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节点上,却正卸掉身上的光环,在新的历程中寻找新的先锋荣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佛山时就指出,佛山应力图实现产业发展转型。
这或许将成为佛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后留下的新脚印。如果说佛山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90年代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那么,实际上从上世纪末开始佛山就已经进入“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均多次提到,要以世界眼光谋划产业的未来格局。
在佛山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佛山在目前优势比较突出的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将规划建设白色家电、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陶瓷等3大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及专业机械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9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3+9”的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佛山产业集群新的写照。
工业大事记
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佛山国内生产总值为12.96亿元,其中工业占到其中的比重为18.3%。到了2007年,佛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05.11亿元,其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33.1%。国内生产总值在1979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4%。工业总产值
1978年。佛山工业总产值为13.72亿元,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366.93亿元。1979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8%。化学纤维产量
在1978年,佛山全市化学纤维产量为257吨,到了1984年,达到3525吨,在一年以后的1985年更是达到了6927吨。之后之后的不断发展,到2007年,佛山全市化学纤维产量为71438吨,1979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4%。
家用电冰箱产量
在1978年,佛山全市的家用电冰箱产量为零。在1984年,佛山开始生产,当年的产量约为1400台,之后佛山的白色家电产业迅猛发展,在短短的30年内成为了国内“白色家电之都”,到了2007年,全市的家用电冰箱产量达430.76万台,1979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8%。
发电量 在1978年,佛山当年的发电量为1.08亿千瓦时,到了2007年,佛山发电量达到92.10亿千瓦时,1979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6%。
(责任编辑:徐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