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1日讯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愈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显突出。在省内各高校,“急嫁族”近年来呈现出上升现象。毕业前四处相亲,毕业后马上结婚,“急嫁族”迅速边身为“毕婚族”,她们的口号是“嫁个好老公,少奋斗10年”,并称之为“曲线就业”。
“急嫁族”、“毕婚族”人数不断增加
研究机构调查表明,从2002年开始,哈尔滨高校中就有女大学生开始通过婚介机构征婚,近年来人数不断增加。前往婚介机构征婚的大学生九成以上都是本科应届毕业女生,其中半数以上家不在哈尔滨。征婚的条件几乎都是寻求经济基础好的哈市成功男性。
就业压力导致“急婚族”、“毕婚族”出现,针对独生子女新生代婚恋观的变化,21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女性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来自全省30多所高校和省社科院、省委党校和省妇联的专家共同为女大学毕业生开出“四味药方”:“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是前提;对接社会——塑造自己是关键;挑战传统——冲破牢笼拓空间;切莫等闲——面向需要路自宽。”
专家认为,当前许多女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对当前社会选人用人的需求、标准及考评的方式方法不甚了解,在职业取向上存在着刻板现象,为自己划定的职业圈子远远小于男性,这不仅限制了职业选择空间,客观上也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女生在就业准备上过于追求外在容貌,造成了就业准备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对接。
专家建议,女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应强化自我认知意识,以便在日益多元化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走出一条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要打开视角,建立自信,以努力改变社会环境,拓展就业空间。即使暂时没有好的就业选择,也不要消极等待,在创业的道路上同样拥有很多机会。做好观念、教育、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准备,把握、捕捉新机会,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需要实现就业。
呼唤社会性别课程进高校课堂
黑龙江省女性学研究会理事长王宇认为,应该在高校广泛开展社会性别课程,进行性别平等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就业观、婚恋观成形的关键期,在高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帮助大学生建立性别平等观念,不仅有利于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男性的全面发展,带动和谐社会建设。
近年来,我省在性别平等教育上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3年,黑龙江大学首开妇女学课程。200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女性健康管理》课程,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几年来,省内已有多家高校先后开设了《女性成功学》、《女性与审美》、《女性职业规划设计》等选修课程。
省妇联主席张爱民表示,省妇联将整合省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性别研究专家学者力量,推动建立高校、党校、社科院和妇联系统“四位一体”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推动将妇女/社会性别教学研究纳入教育主流,增强公众性别平等意识,努力建构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黑龙江省女性学研究会已经将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作为肩负的使命。王宇表示,研究会将整合各高校优势资源,大力开展社会性别课程师资培训,争取在未来五年内,推动全省每所高校均开设一门以上社会性别相关课程。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及女大学生婚恋、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咨询辅导工作,唤醒女性的自尊和独立。
作者:高长利
(责任编辑:gu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