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加德满都12月22日电
专访:感受中国教育改革开放30年——访尼泊尔留华同学会“阿尼哥协会”主席哈利仕 新华社记者陈乔炎
尼泊尔著名中医哈利仕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通报了一个好消息:他所领导的尼泊尔留华同学会——“阿尼哥协会”不久将挂出另一块招牌:“尼泊尔中国教育信息中心”,向有意留学中国的尼泊尔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他说,如果没有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就不会有这个中心的成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生,哈利仕有幸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人。30年来,他目睹了中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他和他的子女都从中受益匪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哈利仕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从1977年到1984年,他苦读7年,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尼泊尔第一个中医针灸硕士。他说,当年他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中国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完全向国际学生敞开大门,外国留学生很少,几乎都是公费留学。
刚进校时,他们连正式的留学生宿舍都没有,后来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宿舍,上下铺。学校的图书馆里常常人满为患,要借阅教学参考书不太容易。上课时,没有中国教师能用英语授课,教学参考书也很匮乏,大量工作是靠自己做笔记。所以,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后,必须先到语言大学学一年中文,才能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哈利仕说,今年5月,他应邀重返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看到那里发生了巨变。30年前他在校时只有6名外国留学生,如今已经发展到1000多名。学校有了漂亮的宿舍楼,每人一套的公寓宿舍卫浴设施齐全,生活条件优越。在课堂上和图书馆里,学生们享受着电子信息服务带来的方便、快捷,电脑投影授课和电子图书在校园里非常普遍。部分专业课程由中国老师直接用英文授课。
从中国学成归来后,哈利仕一直热衷于中尼教育交流。在“阿尼哥协会”的积极推动和配合下,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连续5年,每年都在尼泊尔举办中国教育展,尼泊尔成为南亚地区向中国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展次数最多的南亚国家。
这些年,在中国政府资助下,尼泊尔不仅保持每年100名公费生前往中国高等院校就读,越来越多的自费生也选择到中国高等学府深造。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尼泊尔留华学生人数达2374人,分布在中国87所院校。1998年至2005年,中国总共接收了7884名尼泊尔留学生。这些学生许多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尼经济建设的骨干人才。
哈利仕说,他目睹了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外双向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高等院校不仅培养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而且也有更多的中国学子出国深造。中国高校与外国大学的合作办学也如火如荼。在尼泊尔,每年一度的中国教育展反响强烈,尼泊尔学生热衷于去印度和西方国家留学的传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已成为莘莘学子的主要留学目的国之一。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