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一体化提速 香港建议作成区内人民币结算中心
本报记者 钟良 深圳报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日前获国务院审批通过。
在《纲要》里,国家赋予珠三角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的“走出去”的任务——“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多次参与《纲要》调研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对本报表示,《纲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将粤港澳三地统筹思考,使得粤港澳一体化在制度上有了保证。
19日下午,在广东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专项规划落实《纲要》的同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分别会见了进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曾荫权结束述职之行前召开记者会,详细介绍了中央“挺港”的14项措施, 其中包括设立货币互换协议、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等措施。
“这14项措施基本和珠三角合作都紧密相关。说这些措施是中央挺港的同时,也可以视为在《纲要》通过后,中央赋予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的首批措施。”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赵晓斌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粤港澳一体化提速
“深圳在中央的战略中,或成作为香港服务业北上的桥头堡。”赵晓斌认为。
在21日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深圳)上,谈及深圳产业的转型,吴敬琏表示,在《纲要》中,中央提出广东和香港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要求广东发展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与港澳地区错位的航运、物流、贸易、旅游、创新经济,显然通过广东做这件事,最重要的受益者就是深圳。
“最近中央批准的14项对香港的措施中间,人民币走出国境线,在香港开展人民币业务,这是很重要的步骤,人民币走出国际的大门在哪?是香港,但最大的舞台在深圳,因为需要深圳配合,这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为深圳成为金融配套服务基地提供了机遇,正当其时。”吴敬琏说。
支持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也是中央“挺港”措施之一。
曾荫权介绍,中央同意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都会圈,建设高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先进地区。
中央将推进香港与内地集装箱港口实现功能互补和共同发展,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鼓励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建设,建立内地与香港港口完善和密切的协作关系。
应对在珠三角以及其他地方的港资企业面临的困境,曾荫权介绍,中央会再进一步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此外还将便利加工贸易企业内销,以及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纲要》开辟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广阔空间。《纲要》的出台,使广东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港澳台及东盟地区的合作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为珠三角未来的改革发展拓展了空间,将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确保‘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赵晓斌表示,珠三角和港澳区位的紧密性、经济要素的互补性等,在《纲要》的国家战略下,中央系列“挺港”措施将使一体化合作提速,并优化实施效果。
香港或成区内人民币结算中心
据曾荫权介绍,在香港和内地金融合作方面,中央允许合资格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有需要时为香港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内地机构利用香港平台,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对中国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在香港设立或扩大分支机构,中央政府持积极态度;中央支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
赵晓斌表示,中央在金融方面的挺港措施对促进香港发展成为区内人民币结算中心已经跨出了一大步。
对此,香港金管局表示,有关与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和两地进行人民币贸易支付的具体细节,尚待进一步商定和落实。有进一步消息将尽快公布,目前尚未确实时间表。
近一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学者提出,原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有所改革,一部分观点甚至认为,包括欧元、人民币在内的货币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发展人民币作为区内贸易的结算货币,而其他的人民币业务亦可以继续扩大推动范围,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让人民币于区内扮演更重要角色,目前正是一个好时机。
“香港有开放的金融市场和长期存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良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赵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