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为了“不愁吃穿”在北京站广场持刀连抢两名旅客,进了看守所之后很满意,说“我在这儿挺好的,已经胖了10斤”。他要求警察“把罪行写重一点”,而在得知自己被判两年徒刑后“非常不满”,担心的是“过2年出去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
(12月21日《法制日报》)
这个新闻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亨利的那篇名作《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中的美国流浪汉苏比和中国农民付达信,有相似也有不相似。相似处之一是都产生了进监狱的想法,并为此而努力了;第二个相似处就是故意“犯事”却不顺利,苏比闹事六次未遂被抓心愿,付达信第一次实施抢劫,由于人太老而被误认为“开玩笑”,被抢劫对象压根没理睬他。
他们的不似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前者为过冬,后者为养老,一个是短期计划,另一个是“终身设计”;其二,前者“可以去的地方不少,有市政办的、救济机关办的各式各样的组织,他都可以去混吃、混住,勉强度日”。但苏比“诅咒那些以慈善名义对城镇穷苦人所设的布施”。而付达信老人比较实际,他并没有苏比的那种“自尊心”,他无处可去,之所以一心一意争取进入牢房,真的是“争取比较幸福的生活”。
付达信在当地村子里还算是有文化的人,他知道向县民政局救助。从2003年起,他领到了一年300元的补助,2007年涨到了600元。这样看,社会也给他“送温暖”了,他还不算是个“被社会遗忘的人”。然而,付达信食不果腹、不敢点蜡烛的艰难日子,以至于靠“恶意入狱”解脱苦难的行为,正说明了已有的温暖还很冷。
前段时间,有个李大伟为享受免费治疗重病想出了抢劫入狱这一招,“听到法官的宣判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付达信光棍一个,劳动一生而无劣迹,“思想觉悟”不低。“不应该给政府添麻烦,只是干不动了”。人被生活逼到一定程度,老好人也极有可能“晚节不保”。付达信和李大伟,以一种看似“艺术行为”、实为“理性选择”的举动,点明了国民享受起码社会保障福利的价值所在,恰似通俗而生动的“正面教材”。
关注此事并留言的网民很多,留言的内容简单而“一边倒”。面对为生计的“恶意入狱”当如何?大家虽感震撼却没几句可说的。“加强打击力度”自然无从谈起,除了让监狱外的人过的比服刑人员好,没任何别的办法。(黎明)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