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上海12月23日消息 (记者吴善阳)面对宝钢建设中的纷纷扰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预言: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如今,这个预言已经在宝钢三十年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印证。
三十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第二天,宝钢工程在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
作为三中全会后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宝钢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程,肩负钢铁强国的使命,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坚实而铿锵的步伐,迈入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行列。如今,宝钢从昔日的地区钢铁厂进入世界钢铁前五强,已基本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宝钢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之路。目前,宝钢已连续5年进入世界500强,名次不断提升,今年又以2007年299.39亿美元营业收入名列259位,并连续4年位居中国制造业榜首。
三十而立,宝钢象一颗夺目的星星,闪耀在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历史坐标上,象一朵绚丽的鲜花,绽放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中。
敢为人先,勇立改革潮头。宝钢作为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工业项目,一开始就具有更多改革创新的基因。花8000万美元引进管理软件,率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实行主辅分离,打破八级工资制,这一项项创举突破传统理念和体制的束缚。立足生产实际,宝钢在吸引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探索了“集中一贯管理”的新模式,成为了宝钢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坚实基础。同时,宝钢领先一步,较早树立了用户服务理念,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和“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宝钢不断推进制度创新,2000年宝钢股份上市,2005年宝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同年宝钢集团开展了董事会试点,是中央企业中第一家外部董事超过半数且全部到位的企业,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自主创新,攀登技术高峰。遵循邓小平“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的指示精神,宝钢在高起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径和自主集成创新体系日臻成熟,初步建成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已基本形成以低成本冶炼技术、纯净均质钢技术、高精度轧制技术、孔型和壁厚控制技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等组成的钢铁主工艺流程的核心技术链,涌现了一大批科研领军人物和尖端技术。自2005到2007年,宝钢的研究开发经费由11亿元增至近23亿元,增长一倍之多;R&D投入率由0.64%提高到1.01%;截止到2007年,宝钢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为1943件,其中发明专利349件。此外,先后已有260多件(次)专利技术在国际发明展览会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金、银奖。
做大做强,走“精品+规模”之路。汽车板、家电用钢、管线钢、船板、硅钢、高温合金特殊钢……这都是宝钢引以为豪的拳头产品。聚焦精品战略,通过工程建设和技改项目,装备及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产品档次不断优化,成就了今天的“精品宝钢”。同时,宝钢注重规模化发展。经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宝钢成为一个1000万吨级,可以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比肩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基地;1998年宝钢同上钢、梅钢联合重组,成为一个具有2000万吨产能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具备了与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竞争的实力;2007年成功重组新疆八一钢铁,产能进一步扩展到3000万吨;2008年6月兼并重组广东钢铁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湛江钢铁项目前期工作。
绿色生产,创建美好家园。宝钢争当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实现了从“绿色生产”到“生产绿色”的跨越。建厂以来,宝钢始终瞄准世界一流环保目标,大力投资环保设施,在源头上控制污染。随后,宝钢又提出了“控污染、节资源、兴利用”的理念。目前,钢铁行业的六大节能技术都在宝钢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宝钢,高炉水渣变成了环保绿色建筑材料,钢渣“变身”肥料……宝钢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宝钢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让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家园更美好”的愿景。2004年,宝钢生产出国内首个环保涂镀产品,从此,宝钢的产品家族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同时,宝钢还把环保理念积极地向产品链、供应链延伸,推动全社会的节能环保事业。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发展。宝钢各级党组织以“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为基本思路,不断完善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开展“三高一流”、“党员登高”、“凝聚力工程”,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宝钢党组织积极探索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宝钢形成了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为基本价值观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它的引领下,宝钢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的关心与培养,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加强教育培训,搭建成才舞台,让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三十而立,再上层楼。宝钢的新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8000万吨规模、世界钢铁业前三强、世界500强企业200名以内的目标,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公众化公司。宝钢已经在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