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巴黎12月22日电 专访:“我与中国一同经历改革开放”——访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
新华社记者李学梅
“从1973年至今,我的个人生涯一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紧相连,我有幸经历了其中的种种变化,也见证了汉语教学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作为首批前往中国的法国留学生之一,白乐桑自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直接的见证人。1973年,在巴黎八大读了4年中文的他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他先是在原北京语言学院学习,随后在第二年转到北京大学攻读哲学。
“那时的中国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但是对我来说却充满了新鲜感。我们的飞机夜里降落在北京机场,四周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后来,我慢慢开始习惯在这里生活,我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乡村,生活节奏很缓慢,在大街上甚至还能看到马车”,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白乐桑至今记忆犹新。到北京后的第二天,他来到五道口购买文具,并且费力地用中文问出一句,“多少钱?”这让售货员大吃一惊,“大概她从未想到一个外国人会出现在她的店里,还能用中文与她交流。”谈到这段经历,白乐桑颇为得意。
1975年,白乐桑学成归国,成了一名汉语教师。当他第二次来到中国时,其间已相隔近4年,“当时正好是1978年的年底,可以说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这以后,我开始频繁地往来于法国与中国之间,从起初的两年一次,到一年一次,再到一年两次或更多,我已记不清具体的数字了。在这些年中,我每年都在经历中国的变化,它是如此的迅速和剧烈。尤其是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后,其面貌已完全不是30年前所能想象的了,”他说。
在白乐桑看来,变化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他对改革开放的最初感受就是缘于一场舞会。“大约在79年的时候,我在北大突然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要恢复舞会,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件新鲜事,因为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后来我去参加了舞会,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而改革开放随后带来的变化更让他目不暇接,除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开放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白乐桑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国在人才交流上日益频繁。他说:“现在,除了大批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也开始前往中国工作和学习。有了这样大幅度的人才流动,难怪汉语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全球被推广。”
白乐桑还注意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法国青年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在日益高涨。“我在中国时,接触了很多法国留学生,他们生活得十分愉快,并且感到这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生活也十分便利。不过他们的选择已和我们当时有所不同,在我那个年代,除了一些冒险家和像我这样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之外,不会再有人愿意前往中国留学。但是现在的学生更看重的是汉语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帮助,”他表示,他在中学教授中文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汉语都是因为其有实用价值。
从普通的中文系留学生,到法国的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深切地感受到了汉语地位的提升。他笑言,“从一生下来,别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要学习汉语",起初人们这样问是因为奇怪,而现在往往是出于羡慕,他们会认为我有"先见之明",其实我学习中文完全是出于兴趣,而我没有想到,我竟与中国一同经历了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