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父亲“琳琳”在树上睡觉。 |
“团团”“圆圆”在一起玩耍。 |
奶奶“白雪” 爱吃家乡饭
1993年10月2日,陕西省太白县二郎坝乡牛尾河村发现了一只生病大熊猫,时任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的任建设立即带人前往保护救助。经过保护站的精心抢救,大熊猫脱离了生命危险,恢复了健康。由于救助大熊猫的地点在太白县,时间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加之又是一只雌性大熊猫,所以,大伙就给熊猫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白雪”。“白雪”后被送往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饲养。1995年,为了加强陕西、四川两地大熊猫的基因交流,“白雪”被异地交流到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繁殖饲养。
到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后,记者一行直奔“白雪”圈舍。这时,正是它在窝里休息的时间。我们便站在铁栅栏外连声呼叫“白雪”!“白雪”!……三声叫后,“白雪”便从窝里钻了出来,高高兴兴地向我们走来,嘴里不时叫唱着。
当年风华正茂、美丽漂亮的“白雪”,如今已成风烛残年的“老太太”。但是,它的精神状态很好,风韵不减当年。脸盘还像年轻时那样丰满溜圆,短短的鼻梁上,弯月形印记还是那样清清楚楚。见到“白雪”后,我们立即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见面礼,也是大熊猫十分喜爱的秦岭箭竹、秦冠苹果。可能是十多年没吃家乡的饭,“白雪”一把抓住我们递来的箭竹,只听得“喀嚓、喀嚓”几声,就把一把竹子吃了个精光。
据了解,“白雪”在卧龙总共生了5个孩子,三雄两雌。老大叫“琳琳”(雄性)是赠台大熊猫“圆圆”的父亲;老二叫“青青”(雄性);老三“秀秀”(雌性),已夭折;老四名“创创”(雄性);老五是“珠珠”(雌性)。
父亲“琳琳” 安然睡大觉
在“白雪”圈舍的斜对面,我们看到一个面积有十多亩地的圈养场。在兽舍的大门前,我们看到挂有一块铜牌,上边写着大熊猫“琳琳”。看到“琳琳”二字,我们倍感亲切。可是,找了半天,不见“琳琳”的影子。顺着陡峭的山坡,我们向上爬了50多米,才老远看见一只大熊猫趴在10多米高的树杈上睡觉。由于距离太远,没办法接近,我们就大声呼叫“琳琳”“琳琳”。“琳琳”睁开惺忪的睡眼,左右望了望,又安然地睡起大觉。我们深深感到,“琳琳”确实不像妈妈“白雪”那样对家乡的客人有感情。不过,我们理解它,因为它从未回过老家,不熟悉陕西话。
在我们连续的喊叫下,“琳琳”再一次睁开睡眼,慢慢地从树上爬了下来。“琳琳”走到我们跟前后,高兴地叫了几声,好像是给我们打了声招呼,然后,不慌不忙地又回头爬上了大树。
“琳琳”是1997年“白雪”生下的第一个雄性大熊猫,它很早就进入了性成熟期,而且配种相当好,是卧龙最强壮的种公兽,在卧龙研究中心,人们戏称它为“猛男”熊猫。2004年,“琳琳”与卧龙美女熊猫“雷雷”相好,生下了目前名扬海内外的赠台大熊猫“圆圆”。
“团团”“圆圆” 顺利到宝岛
告别了“白雪”,我们又匆匆来到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驻地。“团团”“圆圆”和“白雪”的驻地相距不到300米,它们单独住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苑”最里边6号兽舍里,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卧室”与一个运动场相连。运动场内新搭建了木架、假山、水池等设施。卧龙保护区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来负责照料这对大熊猫。专门小组有营养专家、兽医师和两位饲养员及管理人员。
刚一走到6号兽舍,我们不约而同呼喊“团团”!“圆圆”!本来正在假山上玩耍的“团团”“圆圆”一听到叫声,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
饲养员说:“刚开始这样称呼时,它们当然没有反应。我们就在每次投食时呼喊,慢慢使它们习惯。我们常和它们‘聊天’,在‘聊天’时不断地跟它们讲你叫团团、你叫圆圆;团团是你,圆圆是它之类的话。半个月后,它俩就适应新乳名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熊猫“团团”“圆圆”圈舍后面的山体垮塌,巨大的石块将圈舍完全毁坏。“圆圆”惊恐跑走,工作人员当时非常着急,四处寻找。5月13日,人们将“团团”找到。3天后,“圆圆”像当年的奶奶“白雪”一样,又神奇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原来它并没有逃远,而是躲在了熊猫馆一处坍塌的围墙上。从5月18日起,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启动了疏散转移全部圈养大熊猫的行动。“团团”“圆圆”被转移至四川雅安市碧峰峡熊猫基地。
昨天,四川雅安市碧峰峡熊猫基地和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分别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团团”“圆圆”坐着专机飞赴宝岛台湾。
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大熊猫专家张和民说,大熊猫从高寒地区到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城市生活,在纯自然状态下当然不能适应。但只要台湾修建的熊猫馆配备空调,保持经常通风,同时适当地模仿大熊猫在卧龙的自然生态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技术照顾,大熊猫就可在那里长久生活。 文/图 记者 孙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