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题: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如何应对?--从国务院报告看我国系列举措
新华社记者张景勇、王飞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预料。
新的形势对我国有何深远影响?我们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如何才能实现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
24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简要情况、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初步考虑。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引发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多年没有过的同步衰退,并且目前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仅增长2.2%和2.1%,大大低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张平说,这种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金融高度关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不可能不受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但我们也看到,全球金融危机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一鸣认为,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势必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也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利用国际资源和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带来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在未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当前发展局面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应对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张平说,面对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见事早、行动快,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年中,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年初的“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进入三季度,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迅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和提前下达灾后恢复重建基金200亿元。目前,这些政策措施
定发展信心。要切实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张平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他提出了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方面工作:一是公开、透明、高效地落实好中央投资,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二是抓紧研究明后两年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早谋划、系统安排未来两年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抓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产业的振兴规划;四是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五是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再就业帮扶力度,稳定和促进就业岗位增长。
张平说,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解决一批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一直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变化,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