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股市的“全流通元年”,人们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制度建设充满期待。但因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困难,股市改革进程出现变数,诸多预期的改革难以推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跌落和制度缺陷进一步显露,人们对改革的方略也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2008年是劫难也是机遇,留下遗憾也留下了经验。
本期财经大盘点推出的《2008年股市八大“望眼欲穿”》,是对人们预期已久和新近预期的重大改革事项进行梳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景参照。
总策划:董少鹏
主撰稿:张志伟 美术设计:张 云
最后的冲刺为什么如此漫长? “望眼欲穿”之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有助于改变券商“靠天吃饭”的局面,增强券商的抗风险能力,一直被作为弱市中的利好,受到券商和普通投资者的“宠爱”。
2008年融资融券在做最后的冲刺,2009年应是其终点。
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融资融券”这个概念并不陌生。2006年6月,证监会就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2008年4月证监会就《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分公司监管规定(试行)》三项文件公开征求意见。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规范,为融资融券做好法规准备。
2008年10月初,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宣布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10月25日,11家证券公司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全网测试。融资融券进入倒计时。
12月1日,根据之前发布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证券公司在这一天可以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但由于试点证券公司的资质条件和标准尚未最终明确,融资融券试点申请暂缓步伐。
也许融资融券还有一些环节需要完善,但融资融券不会“只闻脚步声”了。
“望眼欲穿”之平准基金 民间高温101度,官方温度不可测
2008年,中国股市遭遇连续暴跌,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不少专家提出建立平准基金,吸纳减持的大小非,稳定股市。广大普通投资者对此十分欢迎和期盼。
对于建立平准基金,以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呼声最为突出,其表态被理解为半官方的声音。以周正庆为代表的人士认为,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干预市场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当前应抓紧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对股市出现的异常波动及时干预。
以北大教授曹凤岐等为代表的学者方队支持政府设立平准基金救市。外资机构以龚方雄为代表,他们也认为平准基金会推出。
平准基金推出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官方仍未正式表态。是在酝酿还是在搁置,悬念颇多。
“望眼欲穿”之B股出路 历史问题要遗留到何时? B股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早已丧失融资能力的B股市场依然会像遗弃的孩子一样缩在角落里,让中国金融改革的蓝图失色。
历史上,B股市场曾发挥过很大作用,早年外汇紧张,以此募集美元或港币,到国外进口设备是必要的。
B股改革是制度变革,也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其意义无异于股权分置改革。设想中的B股改革方案有不少,主要有三:一是并到A股;二是并到H股;三是个案解决。讨论了多年,至今没有结果。
10月15日,丽珠集团在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回购部分B股事项进展公告,丽珠集团的动作是连续的。12月2日,丽珠集团在深交所继续发布回购B股的公告。据悉,11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珠海市中心支局批准了丽珠集团的回购方案。
根据《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补充规定》的规定,股份回购后要在10日内注销,也就是说,证监会已经为B股公司及市场的走向提供了一个路径选择:通过回购并注销股份,实现B股的市场化消亡。
回购注销也只是个案,更大范围的解决B股问题,遗留给了2009年。
“望眼欲穿”之二次发售 十月怀胎盼顺产 股指创调整新低、大小非减持沦为众矢之的。2008年4月21日,证监会推出大小非大宗交易平台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小非的减持压力,但对大小非的恐慌情绪并未消解。
2008年8月,随着解禁高峰期的来临,监管层向市场传递出信息:要进一步通过制度来缓解大小非减持压力。具体包括,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等。
被称为大小非“减震器”的二次发售浮出水面。
“二次发售”走上前台,受到了市场人士的欢迎。“二次发售”将会放缓大小非解禁的节奏,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二次发售”的主要含义是,将解禁大小非委托给券商管理,二者利益将捆绑一致,从而达到大小非并非减持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和满足资金需求;减少对二级市场冲击;实现券商新的盈利渠道,帮助券商战略转型。
8月20日的股市,受到“二次发售”拟出台利好提振的券商股,先引领股市走出这波绝地反击,沪指气势如虹,接连收2400点、2500点大关,以7.63%年内第三大单日涨幅完美收官。
“二次发售”虽“胎动”,但未胎生,也许管理层正在评估各环节的风险,更加稳妥推出。
“望眼欲穿”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向中小散户的倾斜 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在紫金矿业的发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改革迹象。
2008年,人们更期盼对新股发行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改革,同时照顾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比如仿效香港市场新股发行实行的是“每人一手配售”的发行方式,不论散户资金多少,保证每一有效申购账户都获得一定的新股。
在不取消现有的资金申购部分网上和网下划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利益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只需要在网上发行的条款中明确一条“当出现超额申购时,要优先照顾中小投资者”。
这样一来,当中小投资者认购不踊跃时,机构投资者在网上发行时仍然可凭资金实力说话,但是当超额认购时,要首先保证小额申购的账户人手有份。这样大机构就会因预期收益的不明确性,减少高息拆借打新的动力,从而在网上发行环节中给普通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但何时采取这些改革,人们仍在期待中。
“望眼欲穿”之股指期货 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我国资本市场18年发展历程中,由于缺乏做空机制,“单边市”弊端明显,暴涨暴跌情况一再发生。股指期货作为“双边市”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寄予厚望。
在股权分置改革初步完成后,股指期货作为制度创新的潜在主角成为市场焦点。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在上海挂牌成立;2007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等系列法规相继颁布,股指期货上市的法律障碍彻底扫清。
2007年,券商开始了股指期货交易资格的争夺,纷纷兼并期货公司,期货公司价格看涨,券商成立了衍生品交易品部,对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交易摩拳擦掌。
2008年的市场急剧下挫,打乱了推进股指期货的步伐,但股指期货筹备工作没有停步。今年12月初,管理层表示要“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股指期货推出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特别是在多家期货公司都推出了沪深300指数期货模拟交易后,有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意向的机构、个人投资者都得到了接近实战的演练,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有了充分的认识。
首家取得期货IB业务资格的银河证券,日前启动了开展期货从业资格集中申请工作。股指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望眼欲穿”之创业板 面壁十年只剩一层窗户纸 2008年创业板曾经如箭在弦,2009年也许顺势而出。
创业板规划历经数年打磨,不断走向成熟。而自2006年底至2007年初,随着深交所重新筹备创业板的消息逐步明朗,各路资本也加紧打造围绕创业板的致富路径。
2007年,清华紫光等创投概念股一度“扬眉吐气”,但创业板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不令众多创业企业、创投人士心急如焚。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建立创业板市场;3月21日,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设立四道门槛:两年净利不少于一千万元、股本不少于三千万元、主营业务突出、公司治理严格等。
由于受A股持续暴跌和市场信心低迷的影响,创业板被无限期延迟。2009年,创业板或许能够顺利推出?
“望眼欲穿”之招商证券IPO 何时才是窗口期? 由于几年的熊市,能够持续盈利的券商少之又少,因此多家券商在2007年通过借壳实现了上市。但监管层发现,借壳券商亦有诸多不可控的风险,其中最显著的是“可能存在内幕交易”。广发证券借壳,被查出的内幕交易案导致其高管董正青入狱。
招商证券2008年9月8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这也使其成为今年第二家通过发审会审核(“过会”)的IPO券商。尽管招商证券尽量降低融资规模,但其3.58亿股的发行股份融资额仍2008年国内A股市场IPO募资较大的一次。招商证券和其他已上市、拟上市券商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大股东招商局同时控股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为了能够IPO招商证券不得不转让博时基金股权至49%及以下。
久经曲折的招商证券IPO成了市场暴跌的罪魁祸首,2008年9月5日大盘暴跌,不仅跌破2245点,还跌破了2200点的整数关口,最低2199.38点,为新低。这是在招商证券“过会”的前一个交易日。
2008年3月份以前,证监会发审会通过的IPO项目,通常会在半月左右即可发行上市,但随着A股市场的下跌,监管层开始有节奏地控制IPO发行的节奏。
招商证券IPO,好事多磨。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