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高校领导
分管啥啥成全校中心?乱来!
李小鲁说,一些校领导因为管教学、管科研,就认为学校应该以之为中心,简直是乱来。
“以教学科研为学校中心的观念司空见惯,见惯不怪,说他们错误,很多老师和校领导会有想法,但我就是要挑战这些旧观念!挑战你们这些校领导!”
“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只从自己部门利益去把握,就容易产生偏差。现在很多校领导就是从自己分管的工作角度去看待整个学校工作,而不是从学校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的角度来看,错误在所难免。”
李小鲁对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辅导员改革的不认同和不重视表示“愤怒”。他说,既然学校应该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任务,辅导员的岗位就非常重要。广东要推进辅导员岗位与教师“同价”,保证给高校辅导员同样的工资待遇、同样的晋升阶梯,让辅导员和老师一样,在学校中不同领域享有独特的话语权。
李小鲁也自我批评。他说,上述问题的产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管理中评估、检查的标准失准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负有极大责任!”李小鲁举例,对本科教育的教学评估,学生工作标准在其中权重过轻,导致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引导学校在把科研作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专家视角
职称评定切忌太容易
教育厅副厅长痛批高校批得对不对?教育界专家、华师公共管理学院王建军教授表示,基本认同教育厅官员观点,高校辅导员确实有一定技术含量,但目做前的工作有点像保姆,支持对其进行职称评定。
王建军认为,高校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也就是学生的成才问题,毋庸置疑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但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确实理不清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关系,比较混乱。
“这种现状跟我国对高校的教学评估标准是分不开的,教育部检查学校、学校检查老师,都在以科研为中心。”王建军跟李小鲁持相同观点。他说,科研成果的评比(如拿了多少科研经费、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是硬指标,一看便知,但教学是软任务,你教得再好,也很难量化评定。这就导致高校在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
王建军指出,如果给辅导员评助教、教授等职称,一来凸显其学术含量,稳定辅导员队伍,二来可引导他们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领域,辅导员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专家。
王建军还说,辅导员职称评定切忌太容易,现在教授评定职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系列”,就被专业教师认为“评得太容易,没有分量”,专业教师对此颇有微词。
辅导员心声
我们对未来有了方向
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可以与专业教师一样,进行职称评定,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不少高校辅导员表示,此举能让他们更安心于学生服务工作,从“保姆型”辅导员转变为“专家型”教授。
广外辅导员商老师坦言,辅导员的工作“像保姆”,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感到困惑,要么转行政、要么转为专业老师。“如果可以评职称,我们对未来就有了方向,可以朝着教授的目标努力。”
华工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李彦斌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阔,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只有真正提升自己,才有资本去为学生服务。评职称就让辅导员看到方向,有个目标可以提升自己。
李彦斌说,辅导员的工作很繁杂,对口单位很多,每天要处理学生大小事情,事务性工作占去很多时间。他因此建议,辅导员职称评定应有配套政策,把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合理分掉一部分。若能减少部分事务性工作更好,让他有更多时间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做一个真正的思想教育者。
专业老师声音
辅导员也可是专业导师
辅导员职称评定将与教师同价,不少高校专业老师也表示支持。广外综合英语专业杜老师表示,很多辅导员是硕士毕业的,本身的专业素质较高,不少辅导员现在也兼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课。因此,除了做专职的辅导员外,应该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专业。“辅导员以前只管学生纪律、思想道德,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问题。”杜老师称,在英国就是个人导师制度,导师不仅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可以在学术上指导。而评职称让辅导员更加有动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再局限思想工作,还可进行专业辅导。(新快报)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