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天津图书馆成立一百周年。在昨天举行的百年庆典上,天津图书馆馆长陆行素就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陆行素说,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直隶图书馆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雨路。而天津图书馆的发展和壮大,主要是在天津解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无论是馆藏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服务创新等,均驶入了快车道。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与否,是图书馆规模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图书馆发展的物质基础。
陆行素说,建国初期,天津图书馆仅有藏书40余万册,而到了2008年,全馆藏书总量已猛增到450多万册,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局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馆的年购书经费为29.1万元,到2008年已增加到2000万元,是30年前的68倍多。有了充足的购书经费作保证,天津图书馆不仅保持和发展了古籍善本、地方志、明清文集和地方文献等传统特色藏书,而且能够大量补充广大读者需求的最新书刊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自1991年天津图书馆启用三万余平方米的新馆舍以后,便开始步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向着现代化图书馆大步迈进,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管理的转型。2000年,作为天津市信息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天津图书馆实施了“天津数字图书馆试点工程”,并率先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签署协议,建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分馆和在全国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的门户网站。天津图书馆网站的年度访问点击量2001年是近10万次,到了2007年已近70万次。2003年,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天津图书馆又建立了共享工程天津分中心。依托原天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条件,把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下传的文化数字资源和天津分中心自建的722GB地方版数字资源,全部投入到天津图书馆和基层分中心及各服务网点。仅2008年全市已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1864个,服务人次近33万。到目前为止,天津图书馆“一码通”网上阅览用户也已经超过14000个,同时还利用“一码通”远程服务平台,为全市区县图书馆和众多社区、行业分馆开通了电子文献资源共享服务,通过“联合参考咨询网”,在广域网范围内免费为读者提供公益性的文献咨询及网上远程文献资源传送服务。今年,天津图书馆还成立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基本完成本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收藏古籍单位的普查和调研工作,并安排人力物力,扩建了古籍修复工作室,有计划地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谈到图书馆的未来,陆行素馆长更是兴奋异常,他说,最近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再为天津图书馆增建5万平方米的新馆舍,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天津图书馆,定能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创造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 周凡恺 李川
本报记者 姚文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