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专家说了没有用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经过严格的测评筛选,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5年。不过,我对这样的调查持怀疑态度。从题目看,城市没有感知,谈不上什么幸福感。可能有幸福感的是这个城市的居民。所以“最具幸福感城市”实际上应该是“市民感到最幸福的城市”。那么,城市是否幸福,只有市民知道。幸福感就是市民的“鞋子”。因此,一个城市幸福不幸福,只有市民最有发言权,任何其他人的话都没用。现在却由第三者来调查、评选,评选的标准是专家定的,调查是专家搞的,结论也是专家评审确定的。这个城市的市民有几个发了言?700万张调查问卷、7000万次网络投票分别是哪些城市的?谁能保证那些网络投票的公正?
而且,城市具有幸福感,不代表每个市民都幸福。也就是说,城市是否当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市民的幸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我是市民,我需要的是,幸福感能当饭吃、当衣穿、当钱花,如果不能,你当选不当选与我无关。幸福不幸福,是自己的“鞋子”。
但是,我以为,官员对于能够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定很高兴,因为这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自己的政绩,或者以为,还能推动招商引资。总而言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一件华丽的外套,穿在身上,人也精神了。这样一想,就知道为什么许多城市热衷于为此动员市民突击发短信了。
官员需要幸福的“外套”,市民需要幸福的“鞋子”,这里可能一致,但也未必一致。你在“最具幸福感城市”可能不幸福,而他在不具“幸福感”的城市却可能幸福。关键在于,从最不幸福的人抓起,使他们幸福。将来再评选此类奖项该由城市的弱势群体表态决定,就不需要麻烦专家了。(江苏 殷国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