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2月28日电 (记者王薇)上海旅游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日前举行。上海市旅游局、各区县旅游局、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代表以及部分老同志代表参与座谈。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先行产业,积极融入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中国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之中,持续创新,旅游生产力得以全面释放,实现了四次历史跨越四个转变,取得了辉煌成就,开辟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旅游业创新发展之路。
第一次跨越是从外事接待向经济建设的使命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作为非贸易创汇行业的先锋,上海入境旅游充分发挥创汇创收功能。围绕“扩大对外政治影响”和“为国家吸取自由外汇”两大目标,上海率先开放旅游大门,果敢地将产业定位由市政府外事接待的政治事业转向创汇导向型的经济事业,旅游业逐步成长为上海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城市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同时,针对旅游服务硬件不足的尴尬,上海大力兴建宾馆饭店、扩大参观游览点、组织旅游接待车队,积极开展专业对口人员、机构之间的友好交流活动,推进了上海市住宿、导游、购物及其他服务业的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上海旅游业发展的雏形。该时期上海旅游业的主要接待对象是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入境旅游者,形成了以入境接待为特色的旅游事业发展格局。
第二次跨越是从事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职能转变。随着旅游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凸显,1984年党中央提出要全方位发展旅游业,并于1986年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上海旅游业及时调整了其产业发展目标与政策,1987年起,开始按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强化行业管理,当时的旅游局开始改变了同华亭联营公司、上海旅游公司三块牌子一套机构的事业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迈出了旅游业政企分开的改革步伐。
第三次跨越是从产品旅游向都市旅游的理念转变。1997年,上海市作出了成立新的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发展“都市型旅游产业”的总体部署,将“都市旅游”推上了历史舞台,在全国起到了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都市旅游”是对传统“产品旅游”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此,上海旅游业跳出“做景区、卖产品”的误区,立足国际性旅游目的地以及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确立“做好都市旅游,推销上海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发展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体系之中,为我国城市的产业联动、产业链延伸以及产业融合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第四次跨越是从经济产业向民生服务的主题转变。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新主题指引下,上海旅游业紧扣时代主题,在强调经济功能的同时,不断注入“民生”理念,发挥出其作为民生产业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综合优势。上海突出旅游的公共服务功能,重视市民旅游休闲产品的供给与创新,发挥其在扩大就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作用。同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成由城市旅游服务系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旅游应急与救助服务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等组成的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品质。
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上海旅游业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2007年底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已占上海GDP的7.2%,各种产业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企业数量成倍上升,实力型企业不断涌现。到2007年底,上海已经拥有国际旅行社54家,国内旅行社821家,。拥有A级旅游景点20家,其中5A级景点2家,4A级景点17家;红色旅游基地22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基地4个;工业旅游示范点15个。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