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拣巨蟹。(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新网12月29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日在“要闻”栏目刊发报道称,香港冬季美食嘉年华旺丁又旺财。28日是最后一天,绝大部分食品劈价求售,参展商要钱不要货。
当想起1元1条北海道冰下鱼、买200元有机会去北海道旅行,不愿消费的港人,都大破钱囊。4天下来,美食嘉年华入场人次逾72万,人数破历年纪录,营业额达2.7亿元。
美食节最后一天,有逾14万人入场,4天累积逾72万人次,较去年多近10%。
参展商薄利多销攻势奏效,普遍最少减20%以上促销,结果多数参展商营业额升20%多。
来买食品的市民,不少抱着“扫便宜货”心态,11时开门前,已有百多人排队等候入场,直至7时完场前,仍有人陆续进场。会展展览厅1A场内,挤得水泄不通。走累了的市民,便站在一旁吃小食,弄得一地都是垃圾。美食节场馆旁的电器展,产品价值再吸引,都显得冷冷清清。
场内受欢迎食品,共同点是便宜,即使是贵价货,都要便宜的贵价货。第三年参展的林记参茸行,大部分海味减价10%,营业额较之前两年仍有增加。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多人买的主要是平价货。“贵的没人买,去年卖1900元的花胶,今年卖998元,都没人买。”他说,金融海啸后,海味来货价跌三、四成,但销量一样跌三、四成。
大字写明“要钱不要货”的,特别能吸引市民的注意力。官一红烧鲍鱼在最后一天,更沽清收档,店员忙不迭重复说:“对不起,卖完了,卖完了。”该店陈经理表示,眼见经济不景气,只准备40万元货,较去年美食节入货少20%,并减价15%,但求卖多一点,不料反应奇佳,营业额应超过70万。
陈经理说,策略很重要,只推每盒250元的低价鲍鱼,避免与同场贵价鲍鱼参展商竞争。“很多人都负担得起,年轻的都买鲍鱼,用来送礼,送给父母、外母等。”他表示,过往公司主要做内地客,稍后时间会在超市推售,美食节是一个好的宣传平台。
香港多数用南非和新西兰等地鲍鱼,以日本技术制作的福岛食品,设30元试吃鲍鱼。负责人陈先生表示,每三个人试吃,就有一人买,每罐150元,所有食品销量较预期多一倍。他说,公司鲍鱼主要是批发、直销,或在日本餐馆超市有售。这次是首次参展,鲍鱼价钱较平日低20%,目的是吸纳一批新客,吸引他们以后直接下单,省下中间人费用。“在吉之岛买,要280元,向我们直接订,是直接价200元。”
专卖合桃酥等小食的新星集团,都是首次参展,营业额已逾六位数字。他们表示,金融海啸给公司更多商机。“我们的定位是普罗大众,经济不好,人们想买便宜东西,美食节助我们打开市场。”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