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联合早报:2008年中外关系激荡与心理磨合(图)

  当地时间20日晚,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ChathamHouse)发表演讲,阐述“奥运会后的中西方关系”。她在演讲时表示,奥运会并没有改变中国既强又弱、既大又小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消除影响中西方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中新社发李鹏 摄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29日发表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撰写的文章《2008年中外关系的激荡与心理磨合》指出,如果说今年上半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风波是中西双方的第一次重大心理冲击和调适,其特征是双方的拒斥乃至对抗,那么下半年的国际金融海啸则是给双方一个新的融合机会,也是中国在各方期待下发挥国际秩序稳定作用的极佳机会。
两者殊途同归,既是国际秩序重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西双方的共同成长过程,将其间产生的种种磨合称之为双方共同的“成长烦恼”也许更为确切。

  文章摘录如下:

  2008年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与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由深层浮上表层,其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中国崛起给西方世界和中西互动带来的心理冲击。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欧乃至中西双方今年上半年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并未影响中国全球外交作用的发挥。其中有两个明显的标志:

  一、在11月15日举行的二十国金融峰会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对中国寄予了高度期待,双方都对中国施以各种手段,希望在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中将中国争取到自己一边;

  二、中国正式派出军舰参与亚丁湾的航运护卫,这是数百年来首次远航行动。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风波是中西双方的第一次重大心理冲击和调适,其特征是双方的拒斥乃至对抗,那么下半年的国际金融海啸则是给双方一个新的融合机会,也是中国在各方期待下发挥国际秩序稳定作用的极佳机会。

  两者殊途同归,既是国际秩序重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西双方的共同成长过程,将其间产生的种种磨合称之为双方共同的“成长烦恼”也许更为确切。

  当然,中国海军的远洋出征,难免会在西方世界引起对中国战略意图和战略走向的猜疑,尤其是日前中国国防部宣布,中国正在研究建造航空母舰的可能性。但只要中国在未来过程中把握方向,注意平衡,就不难应对和化解这一局面。

  展望2009年,这一态势无疑会持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美和中欧的贸易摩擦可能在2009年上升乃至激化。

  中外民间心理的激荡和磨合,是2008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过去若干年,中外民间心理磨合更多只是出现在中日关系中。但今年开始,由于西藏风波和北京奥运,中国和西方在民间层面的心理冲突和磨合,开始由深层浮上表层。

  必须指出,中西双方的民间心理磨合,与双方的政治定位和价值体系有关联,但没有必然联系。过去若干年,中国崛起是以西方不可预测和不可掌控的逻辑发展的。

  在大国崛起的历史上,西方遇到了一个从未曾遇到的对手:中国既不同于完全对立于西方的苏联,也不同于全方位融入西方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日本和德国。

  与此同时,西方过去数百年也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文化傲慢(其表现每每是殖民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和人权价值观,长期来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一体两面。上世纪后半叶,后者逐渐克服前者成为西方主流,但前者的残留影响仍在。

  过去20多年,西方面对的是一个急需技术和资金、但并不会对其构成挑战的中国。更何况在冷战期间的80年代,由于有苏联作为参照,中国一度成为西方眼中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这一态势今天已荡然无存。实力竞争加上意识形态,导致西方今天面对中国时,夹杂着从政治对抗到文化傲慢的种种复杂情绪。

  与之相伴随的另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是:中国(尤其是民间)看西方的视角,从原来的仰视,逐渐发展到平视乃至俯视。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原来的仰视,还是现在的平视乃至俯视,中国看西方的背后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那就是历史的悲情。

  如果说,这种悲情外在表现过去主要是悲,那么今天的表现形式更多是傲。两者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即都缺乏与西方世界的心理上的真正平视。

  这样的复杂态势对中国和西方都是史无前例,因此双方都同时面临一个调整心态和逐渐成熟的问题。只不过从中国来说,由于正处崛起期,经济、社会形态和国民心态、价值观都处于急剧转型过程中,其心理调适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西方之面对中国崛起。

  在经历了2008年的风波、冲突和磨合之后,现在恐怕是到了人们逐渐跳出这些事务性表层,逐渐进入双方文化磨合的深层的时候了。

  毋庸置疑,中国的崛起将导致现有国际秩序的重塑和各方的心理动荡,而究其本质是一个文化心理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如何为世界认同?中国文化的哪些要素可以在未来新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如何寻求与西方文化在人类共同价值观上的沟通与认同?这些恐怕是中西双方思想家们应该寻求沟通和对话的地方。

  由中西双方的思想家进而扩展到双方的民间的沟通和认知接近,也许2008年对中西双方而言都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