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粤北山区出现新旱情 灌溉设施老化急需修缮(图)

村民希望打通灌渠,让触目惊心的干旱成为历史
村民希望打通灌渠,让触目惊心的干旱成为历史
虽然刚清理过灌渠,但现在再度杂草丛生
虽然刚清理过灌渠,但现在再度杂草丛生

  水库山塘有水,农田年年叫渴

  农田灌渠主干网服役近半个世纪后老化失效苟延残喘,粤北山区出现新旱情

  ●非常旱情

  文/图 记者 彭卫 通讯员 邓国柱 赖南坡

  在韶关市曲江区连续两年勒紧裤腰带大修农田灌渠后,十年九旱的大塘镇火山村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丰收。然而,丰收掩盖不了一个令粤北农民尴尬了多年的事实:在韶关,传统的旱区已“让位”———水尾田比石灰岩地区旱情更严重!

  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出现在粤北山区的这一现象,其原因与粤西近日雷州青年运河河堤崩塌类似: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反而因资金的掣肘而年久失修。

水尾田面积在逐步扩大,历年旱情一半以上都与此有关。

  藉红卫渠,农田连接水库

  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的火山村是当地出名的旱区。火山村委会竹园村的支部书记李发利告诉记者,当地的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小坑水库,农田和水库藉着42公里长的红卫渠相连。红卫渠建设初期,小坑水库的水来到位于水尾的火山村农闲时只需3天,农忙也最多7天可到,可是现在,由于红卫渠年久失修,水库放水后需要长达一两个月才能到达火山村,这使得火山村逢旱必灾。

  村民刘七金告诉记者,水稻正常的收成是800斤一亩,可是在当地能有300斤一亩的收成已是万幸,碰到大旱不少水田都要绝收。2007年,仅仅半个月没下雨,刘七金的田就硬得像石头一样,不仅水稻无法插秧,就是耐旱的花生也都拔不出来。

  大塘镇镇委书记钟秋华告诉记者,在大塘镇,因为农田经常失收、绝收,村民转租土地代耕都不需要支付租金。

  意想不到,水尾田出旱情

  韶关市三防办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韶关地处石灰岩地区,历史上就是广东传统的旱区,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加大,石灰岩地区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用水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而近几年来农田主灌渠的失修,却给韶关的抗旱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题。

  韶关市三防办的材料显示,近十年来,韶关市各县区小旱不断,成灾的就有五次,2004年和2005年遭遇的旱灾更是堪称50年一遇。在2007年的旱灾中,粮食减产1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2亿元。

  三防办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别于往年的旱灾,2007年的旱情一半以上出现在水尾田,虽沿途的溪流都有水,但旱情反而比石灰岩地区更加严重。调查发现,灌渠沿线的渗漏、坍塌和淤塞是此次致旱的重要原因,尤以曲江、始兴和乳源等地最为典型。

  乳源水利局局长姜会宽告诉记者,乳源当时有4万亩农田受灾,如果灌渠通畅、山塘正常的话,受旱农田最起码可以减少八成以上。

  灌渠老化,输水能力大降

  据悉,韶关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在改革开放前,各镇基本保持每年进行清淤、割杂,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水利粮后,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逐渐消失,水圳随之杂草从生,淤泥满沟,输水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上游淹死,下游干死。

  韶关曲江区水利局局长陈开明告诉记者,小坑水库有红卫渠、大笋渠、工农渠三大灌渠,本可灌溉5万多亩农田,现在实际能惠及的农田仅有3万亩。不仅水库灌区如此,其它农田灌渠主干网同样存在老化失效的问题。

  记者在灌渠现场看到,由于山体滑坡,不少灌渠也再次出现严重的淤塞,淤泥最深处达80厘米;沿途的一些村民把水圳当作了垃圾池,使得部分渠道水流明显放缓。

  维修养护,资金缺口庞大

  曲江区委书记阙定胜告诉记者:“反复投入、修修补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十年九旱的大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增大投入,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尽管省委省政府对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庞大的资金缺口仍让山区的县区有心无力。”

  据悉,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但是按照粤北山区的现有财力,要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不现实的;而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也给镇村筹集兴修水利经费带来了困难。据各镇反映,县区财政以每亩耕地2元转移支付的水利经费,发放水管员工资后所剩无几。

  到底存在着多庞大的资金缺口?曲江区水利局局长陈开明告诉记者,曲江区共有主灌渠200多公里,其它分支灌渠和小水圳1200多公里,单纯实现灌渠“三面光”1米的费用是1000元,完成200多公里就需要2亿多元,加上其他除险加固和配套设施改造,没有3个亿根本不可能;而曲江区的财政收入去年不到3个亿,其中80%以上用于发放工资。在财力相比曲江更弱的乳源,该县水利局长姜会宽告诉记者,乳源的高山比曲江更多,要想彻底解决旱涝问题,投入最起码也要3个亿。

  “两工”取消,农民投工渐少

  让地方政府更头痛的是,“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锐减,这使得老化失修的灌渠日常维护也变得步履维艰。

  “现在种田收益低,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多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李发利告诉记者:“没有误工补贴,没可能要大家来义务兴修水利。”

  “灌渠通了,亩产也能高些,为何村民不愿意投工投劳呢?”代耕户李启归告诉记者:“国家发放的粮食补贴,都发给了户主,我们这些实际耕作的却没一分钱,补贴和生产脱了钩,我们自然没有积极性去投工投劳啊。”

  水利建设,急需多方投入

  阙定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投入巨资用于山塘水库的防线加固,并启动农田整理,但主灌渠的投入依然相对薄弱。

  如何破解资金掣肘农田水利的老大难问题呢?韶关常年在基层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士普遍认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和活用粮食补贴或可破解这一难题。”

  首先,要建立正常的投入机制,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三面光”要按照15年-20年的使用周期进行更换,争取省、市每年都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县区一级争取抽出部分土地出让金和新建土地建设使用费,实现投入水利资金逐年正常增长,有步骤地完成系统改造。

  其次,通过商业运营的形式创新来扶持水利建设,争取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和山塘水库的投资主体在开发现代农业和水利发电的同时,参与水利的维护和保养。

  另外,建立一个水利设施共同维护的有偿使用机制。目前,每年每亩可获国家粮食127元,如果能将粮食补贴抽出一部分用于农田水利维护的专款,愿意投工投劳的足额发放,不愿意投工投劳的可用这部分资金雇人投劳,就能促使补贴真正的与农业生产挂钩。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七金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