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马江平的调解结案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12月28日,当记者问其“秘诀”时,她笑着说:“社会上不仅有"大调解"的格局和氛围,还有一大批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法官调解民事纠纷不再唱"独角戏"了。
”
今年初,按照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考试考核的“三公开”原则,经过笔试、面试、政审,二七区在全区公开选聘了468名德高望重的人民调解员。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人民调解员每人每月平均领取固定补贴331元,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还有30至50元的奖励。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区司法局组织他们在二七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从人民调解员最基本的常识学起,现场观摩民事调解及庭审的全过程,马江平自我总结的“五步调解法”就是在这次培训时让人民调解员叹服的。
被二七区人民调解员称为“法宝”的“五步调解法”,就是“阅、闻、问、切、调”。“阅”就是先阅读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民事纠纷的基本情况和当事人的诉求;“闻”就是认真倾听当事人诉说,了解其真实想法,让其心中的怨愤得以发泄;“问”即就纠纷中的重要问题和细节进行发问,查清事实真相,以便在调解时做到胸中有数;“切”即总结出当事双方的矛盾集结点;“调”是利用各种时机,因人制宜,平息积怨,适时化解矛盾。
“过去,人民调解员没有一分钱的补助,是兼职尽义务,调解也是靠土办法和个人威望。如今,我们既有固定补贴,又有奖励,是专职尽职责,调解也有了科学的方式方法,成了群众认可的"民间法官"。”不少人民调解员感慨地说。
二七区司法局副局长文东升说,全区人民调解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人民调解员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并对人民调解员所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审查把关,符合奖励条件的汇总上报,区司法局审核后及时发放补贴和奖励,既保证了调解质量,又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其实,二七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模式只是郑州市“大调解”格局的一个缩影。
郑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友军告诉记者,郑州市政府专门出台规定,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按每年100万拨付,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按常住人口数年人均1元拨付,实现了人民调解员由“兼职”向“专职”的转变。目前,全市共选聘人民调解员8340名,市司法局专门出台了《人民调解员考核奖惩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对人民调解员的管理,筑牢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郑州市人民调解员已调处民间矛盾纠纷4万余起,调成率达98%,不但有效遏制了群众性械斗、集体上访等案事件的发生,还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降低了司法成本,减轻了政法各部门的压力,被称之为“人民调解在郑州又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