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的顺利推进,我省三峡库区考古发掘工作已完成全部规划任务。昨日,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传出消息,库区已出土不同时代、不同质地的文物标本超过6万件,其中珍贵文物约5000件。
据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介绍,我省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历经16年之久,现已圆满完成地下217处文物点、45.8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和190.6万平方米勘探工作任务。
已经发掘出的5000件珍贵文物中,距今6000-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和石人雕像、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图案精美的巴文化铜戈、矛及一组保存完好的弓箭,堪称库区文物中的瑰宝。这些大量重要遗迹遗物的抢救保护,填补了峡江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空白,使该地区原本并不清楚或只有一些初步认识的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得到系统完善。
据介绍,三峡库区发掘出的遗址中,秭归官庄坪、庙坪、巴东雷家坪等一批遗址典型楚文化遗存的发现,对研究楚文化向西扩张及巴、楚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秭归何光嘴、朝天嘴等一批夏商时期的遗存揭示了巴、蜀、华夏诸部族文化在库区交流的史迹。
此外,三峡湖北库区41处地面文物搬迁保护项目也已全面完成。
相关:荆楚大地还藏着多少“宝贝”? 新发现文物点2945处,另已掌握线索2000条 荆楚大地到底有多少文物?这些文物现状如何?昨日的全省文物局长会议透露,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正在进行中,目前共普查文物点7476处,其中新发现2945处,还有已掌握的线索2000余条。
据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介绍,为期5年的湖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10月份启动以来,目前全省102个县(市、区)中的99个县已经启动了田野调查,县域实地调查启动率超过97%。
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全省文物普查,此次普查加大了对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物线路及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力度。目前,已发现一大批相关重要遗存,如南漳的山寨、民居及造纸作坊,黄石的近代工业遗迹,神农架的川鄂古盐道等,填补了省内或当地该类文物的空白,更多的文化遗产进入保护视野。
据悉,我省现有馆藏文物62万余件,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5万余处。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将有更多的未知文物揭开神秘面纱。
(记者卢水平 通讯员杜玉辉)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