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团购,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可从有了“汽车团购”这个名词开始,随之而来的纠纷也从未间断过。
原本是众人期盼的团购活动,转眼却大打出手、不欢而散。这一幕就发生在上海的一家汽车经销店内,由于消费者轻信经销商业务员在网络上给出的优惠承诺,最终却因优惠幅度前后不一致衍生口角。
目前来说,做团购最红火的就是一些汽车团购网站。记者发现,在高峰时期,一家网站在一个月内至少有十多批不同汽车品牌的团购活动举行,有些甚至仅一天内就组织了8批不同品牌的团购活动。
还有一些团购信息混迹于各大网站的论坛上,此类信息大多为汽车经销商的销售人员为完成指标而在论坛中发布,且多由网友们自发组织前往。然而相对来说,这类信息的可靠性却不及前两种团购模式,经常会出现事先承诺的优惠幅度最终打水漂的情况。
面对铺天盖地的团购信息,消费者还需保持冷静。一般来说,团购信息中并不会将详细的优惠幅度明确告知消费者,常规仅使用一些“到店详谈”、“有更大优惠”等较为模糊的字眼。
若是遇到如上文所说的经销商业务员虚报优惠幅度产生的纠纷,商家往往推得一干二净。对此,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汤淡宁律师认为,消费者对于业务员发布的信息,有理由认为其代表4S店承诺,即使4S店不知业务员行为,但是对外承诺已经形成,构成合同法中的“表见代理”,可以认定业务员行为代表4S店。如果消费者遇到业务员承诺不实,可连带追究4S店责任。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