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一月一日电 题:易中天自嘲“怪物”:学道家做人、学儒家做事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在九十岁高龄的父亲看来,我是个妖怪,所以我红了。”一贯的妙语连珠,不变的诙谐幽默,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新年伊始再度光临上海“开坛论道”,这位被主持人戏称为“公鸡中的战斗机”的资深学者人气不减当年。
以《品三国》红遍大江南北的易中天此番带来了新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该书系易中天重登电视讲坛后的又一力作,甫一上架即抢购一空,“讲经读史”类图书在内地红火了三年后热度未褪。
“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当中有我师。”一开坛,易中天即用这短短十四个字的小诗,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然而,“秀才人情纸半张”易得,要听“老僧说家常话”却绝非易事。一时间,但见台上、台下你来我往,这边是“粉丝”的犀利提问,那边是易中天胸有成竹地见招拆招,现场可谓精彩纷呈。
有读者问,“纵观古今中外,您觉得自己最像哪一位历史人物?”话音未落,就听易中天说:“既然"今"也算在内,那我觉得我最像易中天。”不假思索的回答,没有多余的解释,听者佩服其机智,顿时掌声、笑声四起。
从品三国,到论诸子,易中天这位人文学教授涉猎甚广,但要论诸子百家中哪一派的学说是他的最爱,他却坦言并无个人倾向。“诸子百家是需要一碗水端平的”,他说这就是此番开讲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时的春秋战国被誉为“最残忍与最宽容的时代”,诸子百家存在于这一时代是幸运的,但这也决定了诸子各有道理却都有问题。“汉武帝独尊儒术虽为后人诟病,但错不在儒术而在独尊。”易中天说,“孔孟本身并不虚伪,我们可以打倒"孔家店"却不能打倒孔子,多样的统一才是和谐。”
在易中天看来,儒、墨、道、法并无实质分歧,观点差异往往是角度不同罢了。“我常说道家大气,儒家实在,到了当下这个时代,做人要学道家,豁达大气;做事要学儒家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易中天说,“"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时代在变化,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这都要我们抽象继承诸子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既然身在上海,关于“海派文化浮华亦或沉稳”的求解同样不绝于耳。看似棘手的提问,对这个自称三分之一上海人的易中天而言,当然不在话下。
易中天不慌不忙地举了一个例子,“二战时,欧洲犹太人流离失所,是上海上岸免签接纳了他们,这就充分显示了上海的兼容、宽容与包容。”他进一步详解道,“我们常说"大上海"并不是因为上海地盘大、人口多,而是说上海容量大,不具排斥性。当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古今中外、高雅低俗的文化都可以生存,人们往往看到了作为多数的市民文化,但这并不能掩盖海派文化沉稳沉静的一面。”他最后不忘补充,“可能海派文化中最震撼人的一面还未被发现呢!”完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