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海出现了大量利用“电信欠费”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诱骗被害人到银行ATM机按提示操作转账的案件。不少被害人将存折内的全部积蓄转入了犯罪分子的账户,少则几千元,多则数百万元,广大市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在警方的全力防范和严厉打击下,此类犯罪的势头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上海市公安局近日向媒体通报了相关情况。
据上海警方介绍,针对这类以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案件,公安宣传部门依托媒体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防范宣传活动。各分局治安部门组织银行业机构保卫部门开展相关防范宣传工作,要求各银行迅速将工作要求传达至银行基层营业网点,注意防范此类案件。民警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分发至全市各银行一级支行和营业网点、在ATM机上张贴警方提示等方式,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并对银行营业网点的员工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发现可疑汇款的能力。同时,全市民警加强了巡视和观察,发现有疑似受虚假信息诈骗前来转账的市民,及时进行提醒和劝阻。仅11月12日至19日,全市共出动警力14000余人次,组织集中宣传活动684场次,召开专题警情通报会4600余场次,发放和张贴宣传资料210万份。
11月14日上午,居民毛女士接到一个自称“苏州公安部门”的电话,称其在苏州开通的一个电信业务欠费1800余元,已被列为犯罪嫌疑人,并提醒她在银行里的资金已经不安全。毛信以为真,当天下午到上海银行江宁支行将12张定期存单内的总计93万元存款全部提前取出,并欲开立本票转账。后毛看到银行里张贴的“警方提示”,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断提醒她,毛才恍然大悟。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取消了其取款操作,避免了93万元的损失,并帮助其挽回了3万余元的利息损失。
经过不懈努力,仅11月12日至12月21日,全市就有效阻止群众上当受骗159起,避免经济损失381.2万元。据统计,12月1日至28日上海接报的“电信欠费”诈骗案环比(与前四周相比)下降了13.8%。
上海市法学会近日就虚假信息诈骗进行了专题研讨,研讨围绕“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政府的行政监管”这一主题展开。会上,上海市法学会理事汤伟家认为,利用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案件已成为危及民生、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坏社会诚信机制的一大祸害,不能仅靠公安机关一家去打击惩处,各相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共同应对。除了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外,有关部门应通过立法不断加大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公安、工商、信产、金融等相关单位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案情,拟订应对措施。各省市之间、政法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也应增强沟通协作,统一立案标准、证据要求,为从重打击“利用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行为铺平道路,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王海明认为,要加大立体打击力度,维护商业银行、电信行业及客户的合法权益。以往片面强调刑事处罚,而忽视了其他法律手段,没有从源头打起,造成越打越多的现象。因此除对于犯罪分子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外,还要加大以下两个方面的执法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犯罪:1、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于不法商户应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2、客户受到损失,如果商户负有明显过错责任的,客户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商户民事案件的,虽然现在从法律角度来讲,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法院也应该予以重视,研究如何立案,如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房杰 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