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惊现河北最大的先商墓地!河北省考古再传喜讯。昨天记者采访了本次考古发掘队队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石磊,请他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件河北考古界的新鲜事——
专家青睐南城遗址 “当初我们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大收获。”石磊告诉记者,这次在邯郸发现的先商墓地位于磁县西北部南城村的西北台地上。“所以得名南城遗址,它也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工程从遗址西部穿过。2003年进行文物勘察时就发现了它,当时推断是东周的。
到2007年9月正式发掘时,才发现这里的遗存非常丰富。经批准,我们进行了跨年发掘。”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下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邯郸文研所共同组队对南城遗址进行发掘,共发掘6580平方米,清理了365处遗迹,包括古墓葬116座、205个灰坑等,出土陶、铜、玉器、骨、贝饰、蚌饰等器物675件。而位于遗址北部的82座先商墓地则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它是河北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墓地范围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先商墓地,“先商墓葬群集中出土为河北首次。”
发掘期间省内外专家纷至沓来,对此次发掘给予高度关注。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南水北调专家组组长张忠培认为:“先商墓葬群的发现很重要,典型器物的出土对这一地区龙山时期如何划分文化类型非常重要。”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前院长李伯谦称:“南城遗址新发现先商墓地,不仅是继河南刘庄先商墓群之后又一重要发现,独具特色的锥足鼎是刘庄墓地所不见的。”据了解,河南鹤壁刘庄遗址因首次发现大批先商时期的墓葬,曾入围“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将河北南城遗址与河南刘庄遗址相提并论,足见其重要性。
82座先商墓地谜团多 如果将南城遗址比做一个大宝库,那么李伯谦教授提到的先商墓地无疑是其中最抢眼的明珠。石磊告诉记者,2008年考古队在南城遗址发掘了不少墓葬,“82座被推断为先商墓,理由是在随葬器物中发现了鬲,它是一种古人的食器,是典型的先商器物,这是公认的。”
石磊介绍说,南城遗址的82座先商墓有不少重要发现,“18件鼎形状像罐,上面戳印着三角纹,迄今在同类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还有出土的15件鬲,每个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初步推断是由于周边文化在这里交会,造成了这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先商墓分布相对集中,排列比较整齐,墓向基本一致,尸骨都是仰身直肢,头东脚西。“这一特点反映了该地区人在埋葬方式上遵循了一定规律,我们在有的尸骨脖子周围发现大量贝饰,有棺椁的尸骨脸上还盖有蚌覆面,河北省文物局谢飞副局长推断这是海贝,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奢侈的随葬品,可见墓主身份不低。”另外,这些先商墓葬群有一定的延续性,从最早的竖穴土坑葬、生土二层台到熟土二层台葬可以看出这个墓葬有个演变过程,后来的墓葬已经有了棺椁的雏形。
石磊表示这些先商墓还有大量谜团待解:“譬如这些墓主人为何都是头朝东,难道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来自东方?还有他们使用了什么包裹尸骨?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河北先人生活水平不高 先商时的河北人生活状态什么样?石磊表示从发掘看河北先人的生活水平不太高,“当时人类选择磁县南城乡一带是有考虑的,当年这里水草丰茂,适宜生物居住繁衍,交通发达,各类文化在这里交会。之所以说人们生活水准不高,是从墓葬判断的,墓主人年纪在10岁左右到50多岁之间,发掘到70多座墓时,我大概算了一下尸骨中12岁以下的孩子占了1/3,可见当时少儿死亡率不低。”
石磊透露南城遗址现存有12万平方米,“这次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的发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对研究先商起源和年代划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据了解,下一步河北南城遗址将申报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