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贺绍俊、雷达、白烨、陈晓明等评论家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了对2008年文坛的总结,其中不少人认为,文学本身在去年显得比较平稳,名作家们并没有在去年拿出很重要的作品。
名家创作出现空档 雷达表示,去年一年是多事之年,很悲壮,又很辉煌,但就文学本身来看,却显得比较平稳或者说平淡。
大家期望值很高的实力强的名作家,基本上没有拿出很重要的作品。张颐武认为,从文学创作来说,2008年是个小年,一线代表作家贾平凹、莫言、刘震云等都没有推出力作,他们的空档期造成社会对文学界的关注不够。
陈晓明也认为,现在优秀作品出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人们对阅读小说的耐心不够,另一方面,现在对小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几年还有贾平凹、莫言等作家潜心写出能撑得起来的力作,这两年一流作家出手的作品不多。”但评论家们也指出,产生文学作品需要长时间的反思、消化和积淀,文学本身是创伤性的记忆,否则很难迸发出来。
业余作家越来越多 虽然名作家们的创作出现了空档,但评论家们认为去年的文学界还是有部分作品值得关注。不少人都提到了毕飞宇的《推拿》。赵本夫的《无土时代》、王朔的《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阎连科的《风雅颂》、严歌苓的《小姨多鹤》都是2008年值得注意的作品。
陈晓明则指出,近年来,我们称之为“业余作家”的写作者越来越多,比如姜戎写作《狼图腾》,阎真写作《沧浪之水》、《比如女人》,陈华写作《那一曲军校恋歌》等,他们都是业余作家。但是专业和业余的界线越来越难分清。“从小说水准来说,一些专业作家越来越业余,业余作家的作品反而一看很专业。"专业"这个概念完全可以解构了。”
不过他也提出,业余作家大多只根据经验写作,在虚构上怎么拓展始终是个难题。从这个现象来看,中国作家在更新换代,作家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写作变成更自由和容易的事情,写作也更平民化。这种可能性促使中国的小说更多样化。这种流向不可阻挡。
大众小众分化清晰 评论家们还指出,读者本身也出现了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以及网络读者之间的严重分化。雷达认为,“现在最受欢迎的是文化类或泛文化类,具有大众文化趣味的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专业读者、大众读者和网络读者之间存在严重分化。专业读者人数比较少,集中在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和一些文学爱好者;而大众读者是汪洋大海,他们最关注的除了时政、理财、养生、权谋之外,对文学,就集中在官场、职场、言情、新历史叙事等类型的作品。更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纯文学的距离拉得更大了。三类人群相对分化,较少交叉。在这样语境下,文学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也是正常的。”
网络文学联系读者 与雷达一样,张颐武也提到了网络文学。他指出,大众文学发展正常,有两大趋势,一是类型化小说比如职场、盗墓小说流行,二是青春文学主导,但也一枝独秀,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有很大阅读量。文学生态已经发生严重变化,大众文学和小众文学的分化越来越清晰,唯一联系两者的是网络文学。他认为盛大文学组织的“30省作协主席作品巡展”很有意义。传统文学的产能过盛,市场接纳不足,转而在广阔的网络中寻找定位,这也是一个代表性变化。
本报记者 夏琦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