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读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的小传记,知道他于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隆冬,在朝鲜志愿军司令部驻地桧仓,为庆祝出国作战两周年在大会上发表过讲话。他说:“中、朝部队,自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五日止,共歼敌六十六万一千零四十三人,其中有美军二十九万一千零十一人,英、法、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及希腊等国二万一千九百人,南韩军三十四万八千零四十五人。
”
他续说:“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俘获中国志愿军一万四千人,并于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由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的舰艇,载运到台湾。”
我又读了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管理处”的一位英文“管教”的笔录,知悉了当时战俘营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当时战俘营实行军事管制,规定每个战俘必须遵守纪律,对于犯规者必予惩罚。
但是在美、英、澳大利亚战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接受过“怎样当俘虏”的教育,而且对日内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也比较熟悉。
一位美俘军官麦克皮,趁外出打柴时企图逃跑,但三天后被朝鲜人捉住送回战俘营,根据日内瓦公约,他受到最轻的惩罚──关禁闭一周,此案虽然引起一阵风波,但管教坚持教育,麦克皮承认了错误,作了检讨,整个战俘营也就平静下来。
一九五一年的冬天到了,美、英和澳大利亚战俘们思乡心切,他们盼望早日结束战争,回国与家人共度圣诞节。“战俘管理处”考虑到西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决定想方设法尽量使战俘们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于是由后勤部门在战火中回到国内,采购节日用的物资和文化用品。
圣诞夜,美、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战俘们聚集在大会堂内,战俘中的随军牧师为战俘们主持祈祷仪式,而战俘们则自行组织了圣诞唱诗班合唱赞美诗,小乐队演奏了宗教颂歌和轻松愉快的小夜曲。
接着,由战俘扮成的圣诞老人,带着唱诗班和小乐队,到各中队去演奏,祝贺圣诞快乐。战俘们享受了平时没有的欢快空间,可谓十分尽兴,人人几乎忘了自己是一群阶下囚。
更让战俘们沉醉的乃是那丰盛的圣诞晚宴,菜单是由战俘伙食委员会制订,经全体战俘通过的。佳馔有牛排、色拉、苹果卷饼、炸面包、馅饼等,此外还有苹果、糖果、啤酒和香烟。战俘们是以班为单位进行圣诞晚宴的。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战俘们,在欢快的氛围中,频频举杯庆祝圣诞节,也祝福其家人快乐。
可知,一九五一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物资匮乏,运输困难,志愿军的后勤人员还要冒着敌人的无情的炮火去找寻相关贺节物资。中国人就是这样,宁可苦了自己却要造福给战俘。
试想全中国人民、朝鲜人民,以及中、朝两国军队,他们过的是何等苦难的日子。记得在上甘岭战地里,志愿军曾为了一个苹果,传来传去,谁都不忍心吃第一口,这不是故事,这是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战俘们当然没有忘记中国人的善良本性,也明白敌对的中国军队宽待被他俘虏人员的胸怀。美国战俘史密斯说得好,他说:“二战时,我在德国战俘营受到法西斯残酷的虐待,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可是他们不让我们过圣诞节。而中国人不信基督教、不信天主教,却为我们筹备了一个丰盛而又快乐的圣诞节。”
有的战俘说:“在日本战俘集中营里的生活非常恐怖,整日提心吊胆,说不定什么时候被拉出去枪杀掉,平日连饭也吃不饱,还想过圣诞节?中国志愿军却使我们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圣诞节,我们打从心里感谢中国。”
还有战俘说说:“我们做中国战俘,能在中国战俘营里度过这样愉快的圣诞节,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英、澳等西方战俘“人道主义”的待遇,不惜违背自己“无神论”的信仰,这确实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摘编自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郭存孝)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