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令河北引以为傲的三鹿集团总部。 |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三鹿集团总部的牌匾被拆除。 |
三鹿破产 是消失还是涅槃?
商报记者 吴文治/文并摄 焦剑/制图
1月3日,记者接到了以三鹿集团等22家奶制品企业名义发来的新年问候短信:“对问题奶粉给孩子和社会造成伤害,深感痛心,祈求原谅,决心以此为戒,杜绝不合格产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我们正对患病孩子赔偿,建立医疗赔偿基金,用于孩子愈后可能的后遗疾病治疗。”
“三鹿事件”引发的奶制品信任危机,在2009年有了好的开始。
破产是为了生产
“企业被申请破产不一定就会彻底死掉。通过出租有效资产,三鹿可以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从而帮助其逐步还清债务。”
曾经作为石家庄支柱企业的三鹿集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被并购传言不断。本报在2008年12月23日独家报道了三鹿将宣布破产的消息,随后,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当地政府正式表态,三鹿集团总负债超26亿元,严重资不抵债,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团外资股东——恒天然集团发表声明,正式承认了三鹿集团已收到当地法院的破产裁定书。第二日,石家庄市政府公布了三鹿集团资不抵债的现实,并宣布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提请三鹿集团破产之事。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包括原三鹿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在内的4名高管被送上法庭,接受审判。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三鹿集团4名高管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开庭审理,历时超过14小时,到22时10分才结束。法院没有当庭宣布审判结果。
同样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三鹿集团总部的牌匾被拆除。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处境非常艰难并面临巨额债务,坊间一直传言三元股份被政府内定为接盘者。但三元产品侧重液态奶而且销售网络也难以达到三鹿的覆盖面,重组并购问题迟迟没有进展。对于三鹿集团的破产,其外资股东恒天然方面表示“并不感到意外”,但三鹿集团并不是单纯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而是为了尽快生产而采取的策略。
2008年12月25日,三鹿集团内已被破产的氛围笼罩,讨债的代理商络绎不绝。但记者在三鹿集团办公大楼的公告栏内却发现了一份三鹿集团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恢复生产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公司即将恢复生产,并要求各部门做好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消防检查。从通知要求的安全生产的细节和责任到人等方面看,三鹿集团的这份通知,并非流于形式。仅一周之隔,三鹿集团向外界公布接到了法院破产裁定书,代替了“恢复生产”的内部消息。
“三鹿破产是为了撇清债务,轻装上阵让三元收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直言,三鹿集团这份恢复生产的通知,透露出了三鹿集团破产后的走向——恢复生产。此前,三元股份以“租赁厂房和设备”的形式介入到三鹿乳品二厂的复产中。在12月22日,继君乐宝、贝兰德等三鹿参股公司相继更名恢复生产后,三鹿集团在保定的子公司恢复生产,其产品更名为天之梦。
其实,即便三鹿集团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其恢复生产的步伐也没停止。12月27日,记者在被三元租赁的三鹿集团二厂门外看到,有员工从厂部带出有三元标志的整箱乳品。不过,这些产自三鹿集团原有厂房的乳品还没有上市销售。
12月29日,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通报中说,鉴于三鹿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为避免三鹿资产进一步贬值、有效安置企业职工、保护奶农利益、维护债权人和相关方的利益,根据《破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六项、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经法院批准,石家庄三鹿集团管理人(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指定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已与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三元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租赁协议》。按照协议,河北三元将对三鹿集团在石家庄地区所属的乳品一厂、二厂、三厂、六厂、包装装潢厂、奶牛养殖场等企业中与生产销售乳制品有关的有效经营性资产实施租赁经营。协议签订后,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将逐步启动各相关企业的生产。
“三鹿集团有可能走破产中的重组程序”,经济法专业出身的段永强律师分析,企业破产程序可以有重整、和解和清算程序,如果企业进入清算程序,那么重生的机会就很小了。从目前三鹿子公司相继恢复生产、部分有效资产租赁等做法看,走重整程序的可能性比较大。“企业被申请破产不一定就会彻底死掉。通过出租有效资产,三鹿可以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从而帮助其逐步还清债务,同时,三鹿集团的奶源、企业员工的就业和销售网络的运转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段永强认为,通过租赁三鹿有效资产帮助三鹿渡过难关,三元既可以完成政策性“任务”,还可以把自己隔离在三鹿风险之外,是一种四全其美的办法。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