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2008年12月27日下午5点半,一开完市委常委(扩大)会,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就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如果说干部是火车头,企业家就是顶梁柱,而广大群众则是我们头上的一片天。”刘永忠用三个比喻对“三个信心”给予形象注解。他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信心变成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源泉,变成现实的资源。”
信心最根本的来源是发展 新闻镜头12008年12月10日上午,清河新区2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而就在不久前,该市县区联动集中开工了7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元,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市政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诸多类别。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47个。
新闻镜头22008年11月27日下午,淮安市政府与江苏银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根据协议,2008年到2010年期间,江苏银行将向淮安市政府主导的重点项目和大中型企业提供总额为30亿元的贷款支持。
“增强干部工作信心,就是要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就是要发挥顶梁柱的支撑作用;而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我们就有了坚强的靠山!”刘永忠概括说。
那么,信心来自哪里?“发展安心,和谐稳心,民生暖心”刘永忠认为,“发展,是信心最根本的来源。”
2008年,淮安的发展势头依然比较强劲,预计全年GDP实现91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1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5亿元,分别增长33.7%、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增长15.1%、13.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前列。
“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首先来自对形势理性而准确的判断。”刘永忠说,当前,我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当然,2009年可能会遇到更大困难,对此要有充分估计。但如果盲目悲观,眼前漆黑一团,也千万要不得。对淮安来说,经济外向度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与产品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抵御能力。我们常说“树大招风”,淮安这棵“树”相对矮一点,受到的冲击也相对小一点。但这不是说“树”就不要长高。“我们认为,风暴过后,外向型经济依然是发展的方向。此时,更应该增强开放的观念,为新一轮发展做好准备。”
“增强干部工作信心,还来自对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来自对中央和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实际效果。”刘永忠说,我们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很正常的。而中央、省出台的系列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我们要树立骨子里的,有底气的,从内到外的信心。”
送给投资者“三块宝地” 新闻镜头1最近,淮安市纪委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全市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据测算,这可为企业减负8000万元。
新闻镜头22008年11月19日一早,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自带行李被褥,轻车简从,前往该市楚州区季桥镇南湾村调研,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连日来,该市49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背起行囊,住村蹲点调研。
企业家投资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为企业家打造"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环境,来自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刘永忠说。
据介绍,淮安2008年开展了一项“双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有一句话极大地鼓舞了苏联红军,那就是"斯大林同志和我们在一起"。”刘永忠说,“应对当前危机,我们的领导干部,就应该与企业与百姓在一起,为他们服务,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淮安市提出要给企业提供“三块宝地”: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创业福地。淮安市纪委对全市收费进行清理,就是要把企业投资成本降下来,给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机会。“我们还要把中央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到位。”
而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刘永忠认为,不仅仅是让群众从口袋里掏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会的期待,对发展前景的预期。“所以,要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我们更要关心民生办实事。”近日,返乡的民工们就收到了淮安市农工办的一封信,介绍当前市里的发展情况,提供学习培训信息。“我们努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提供就业、创业阵地,让返乡潮变成创业潮。”淮安市农工办的负责人说。
捕捉淮安“个性化机遇” 新闻镜头12008年11月底,淮安、连云港两市举行“借港出海、扩大开放、实现共赢”合作座谈会,共谋合作发展大计。两市政府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
新闻镜头2淮安市富士康(淮安)科技城近日一派繁忙景象:一期60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生产电脑插件、模具和线路板等,这些产品将全部出口。在富士康集团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达方电子、苏杭科技、振维电子等4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江苏淮安,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机遇是资源,是发展的条件。应对挑战,增强发展的信心,更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刘永忠说,抵御风浪,要以特取胜。当前,淮安要捕捉几个现实的“个性化机遇”。
苏北整体进入长三角,连云港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淮安来说同样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距离连云港只有100公里,如果连云港是嘴,我们就是鼻子。”刘永忠说,“我们要淡化腹地意识,增强沿海意识、开放意识。”现在,淮钢每年400多万吨的铁矿石,只有几十万吨从连云港走。而实现海河相通,借港出海,不仅为连云港提供更多的货源,也大大节约了淮安企业的物流成本。为此,淮安与连云港签署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启动“盐河通海”工程,将原五级航道改造成3级,提高水运能力。
淮安的另一“个性化机遇”是台资的青睐。目前,淮安已有富士康等5家大型台资企业落户,作为标杆企业,他们一呼百应,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在前不久举办的淮安台资论坛上,135名台商来淮安实地考察。台商对淮安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淮安的目标是: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局面。
淮安民用机场已经开工,淮安也纳入铁路枢纽网……刘永忠认为,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的支持政策,都是淮安的“个性化机遇”。“淮安是农业大市,这些含金量高的政策,对淮安的发展,如降甘霖。”(周跃敏葛和新彭广余翟慎良)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