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养老院过着幸福的生活。张新摄影
引言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普天下众多百姓共同的幸福感之一。但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在许多国家形成的“空巢现象”却使奋斗一生的“银发族”晚景孤独,生出许多令人扼腕的故事。今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总人口在10%以上的就是老龄社会,实际上中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根据预测,大概到2030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和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会一样多,成为真正的、全面的老龄社会。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老龄化社会问题。2000年,党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200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以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1月16日,笔者到沈阳市东陵区农村中心敬老院采访,窗外寒风懔冽,室内却温暖如春,81岁的李会先老人说自己在享受着“星级宾馆”一样的服务,感谢政府给他们提供这么好的环境。10月30日,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沈阳老龄化速度迅猛发展,119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
在今年1月召开的沈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薄五一、张亮、宋涛等119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议案。
“沈阳市现有市人大代表504名,联名提出该议案代表占总代表人数近1∕3,对同一问题的关注度如此之高,这在历次人代会上是极少见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的一件大事,沈阳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更不例外,尤为突出。”议案的其中一名领衔人、沈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薄五一说。
据薄五一介绍,日前,沈阳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09.2万人,占总人口的14.8%。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总人口在10%以上的就是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沈阳已成为我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1982,沈阳老年人仅为39万人,2008年为109.2万人。沈阳老龄人口从1982年占总人口的7.63%上升到2008年占总人口的14.8%,二十多年的时间增长了近一倍,足以说明沈阳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
“沈阳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已经步入老年,他们在养老、医疗、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显露出来。从沈阳市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充分。”代表们对沈阳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充满担忧。
薄五一、张亮、宋涛等119名代表将目光瞄准了应对老龄化社会这一热点提出议案。4月29日,沈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议案交付沈阳市政府办理。
代表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加快推进议案有效办理
议案交付后,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内司委先后15次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调研。下列一组活动,记录和见证了沈阳市人大常委会推进老龄化事业发展的历程,折射出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2月29日,沈阳市人大内司委听取市民政局关于近两年来养老服务社会化情况和农村中心敬老院扩改建和新建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加大投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农村建立一批高标准的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议。
3月11日,沈阳市人大内司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到沈阳博爱老年休养中心、大东区德济老年人俱乐部等民办公助养老机构进行视察,对铁西区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援助网络呼叫系统进行现场测试,并提出了采取不同养老模式,以此带动全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在城市社区设立一批托老所、照料站、老年人学校等建议。
9月3日,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加诚带领调研组深入到和平养老院、沈北新区兴隆台乡中心敬老院等地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沈阳市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并听取市政府对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提出了认真落实我市老龄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
10月23日,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对人口老龄化议案落实情况视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老龄事业发展的工作体系,组建协会组织,完善硬件设施,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发挥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发展养老事业;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增加老龄事业投入,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全方位的养老工作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沈阳市老龄事业发展等建议。
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五个老有”目标实现
沈阳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议案的办理工作,市长李英杰亲自过问,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五个老有”目标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议案的办理和落实。下面几个侧面,反映了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办理议案一个个缩影。
低保特困老人入住民办养老院实行“民办公助”。沈阳市沈河区博爱老年休养院是一家民办公助的非营利性老年福利机构,90岁的石青兰等11位老人在这里享受着政府给予的补贴政策。年初以来,沈阳市政府投入102万元,对全市140位无经济来源、无子女、无生活能力的“三无”老人和特困、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机构,市政府给予每人每月90元补贴,对全市新增的1690张床位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2000元的启动资金。
笔者了解到,今年,沈阳市政府普遍提高了养老标准,为75.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加103元的基本养老金;为9312名离休人员每月人均增加1123元的生活补贴;解决了7369名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的生活标准,由420元提高到了636元。与此同时,沈阳市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户、城市低保边缘户和农村五保户的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6%,农村为20-50%;将城镇7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标准上浮20%,60周岁以上不浮10%;将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标准上浮20%,农村五保老人的保障标准提高19-54%,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农村五保老人住上“三星级宾馆”。1月28日,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中心敬老院落成,几十位五保老人喜迁新居。笔者了解到,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市119所农村敬老院整合为4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今年,市、区县(市)政府将投入近8000万元,建起10所总建筑面积为63960平方米的农村中心敬老院;总投资2亿元,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床位1000张的“和平区长白岛老年人服务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将过去的单纯的吃、穿、住保障型转变为集供养、休闲、健身、康复、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供养保障。据悉,今年沈阳市政府建设或回购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150万平方米,其中30%以上老年家庭受益;农村贫困户补贴由每户1.5万元提高到2万元,投入3200余万元,建房数1601户,其中80%以上是老年人家庭。
应急呼叫服务系统倍受老人青睐。3月11日上午9时13分,家住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南街82岁的崔景新老人,突然觉得心口一阵疼痛,情急之下,他按下了区民政局不久前为他安装的应急求救呼叫器的红色求救键。几分钟后,120救护车及时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至附近医院抢救,很快老人脱离危险。后来得知,老人当时得的是急性“心梗”,以后老人逢人便夸,是应急呼叫系统救了他一命。
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沈阳市政府投资130.6万元建设并启动了“一号通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现已免费为全市5780户特困、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安装了应急求救呼叫服务器,预计年底达8300户,计划到2010年,为老年人家庭安装5万台呼叫器。目前,“一号通”共受理求救呼叫400余次,并通过120成功生命救助145人,受理生活呼叫5655次,快捷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方服务需求,促进了为老服务的发展。
政府为居家养老公益岗位“埋单”。家住沈阳市铁西区保工街道康宁社区的空巢老人阎德成,早年在工厂上班时头部受伤,至今时常犯脑晕头疼病,平时不敢走出家门半步。政府出钱雇来下岗女职工小张为他买米买菜、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把老人照顾得非常周到,让老人过上了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市、区两级政府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低保、“三无”等特困老人购买公益岗位后给老人带来的福分。据悉,沈阳市政府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100个示范性日间照料站,年底全市日间照料站将达358个,又继续购买了1000个公益岗位,安排一些吃苦耐劳、有爱心的“4050”下岗女职工走进空巢老人家庭和社区日间照料站,上门提供日常生活料理、健康护理、读书聊天、日常购物、洗衣做饭等服务,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幸福生活。到目前,全市已有4770多户老人享受到公益岗位服务。(曾宪刚 张新 顾元明) (来源: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