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加沙北部边境地区,以色列士兵在装甲车上警戒。当日,以色列军队继续地面进攻加沙地带,并已将加沙地带分隔成南北两块区域。以军发动的“铸铅”军事行动目前已造成巴勒斯坦方面514人死亡,约2600人受伤。新华社发(拉菲尔摄)
1月5日,以色列士兵在加沙北部边境地区巡逻。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以色列地面部队4日包围加沙城,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激烈交火。随着战事升级,阿拉伯国家间意见分歧日益凸显,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友也开始各唱各的调。
欧美政治分析师认为,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政府与民众之间对加沙冲突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看法呈现差别,已分化成温和派和抵抗派两大“阵营”。
与此同时,法国和欧洲联盟选择在美国政府权力交接的敏感期斡旋中东,表明它们希望在停火谈判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欧洲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官、民分歧 以军去年12月27日空袭加沙地带以来,持续10天的轰炸与炮击已造成至少5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包括数十名妇女和儿童。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引发阿拉伯国家民众普遍关注。埃及、叙利亚、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谴责以军军事行动,呼吁双方立即停火。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政府对以军袭击反应迟缓。多数阿拉伯国家政府除口头表达抗议和谴责外,并没迅速采取外交行动,争取尽快结束争端。
“问题的关键在于哈马斯和它的意识形态,”英国著名智库查塔姆学院研究员罗伯特洛说,“哈马斯2006年赢得选举……这一选举结果深深困扰着一些阿拉伯国家。”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安东尼沙迪德说,埃及、沙特等国过去一直抨击哈马斯,因为它们担心,哈马斯不断壮大将危及中东地区安全,使这里的暴力事件有增无减。
洛指出,不少人相信,“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暗地里希望看到哈马斯遭遇打击,但它们要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应付舆论和民意”。
“两大阵营” 查塔姆学院专家纳迪姆谢哈迪认为,一些阿拉伯国家一贯反对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的做法,“这次以方军事行动则迫使它们决定,要么声援哈马斯,要么索性无动于衷。这些国家的政府因而处境尴尬”。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政治分析师阿姆鲁哈姆扎维说,面对以军对加沙地带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如今分化成两大阵营:一个是“温和派”,包括埃及、沙特和部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另一个是“抵抗派”,包括叙利亚等国以及哈马斯和真主党。前者不赞同哈马斯的政治主张,与以色列有一定往来,是美国的盟友;后者则是受美国、以色列孤立的对象。
“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发动如此猛烈的袭击,”哈姆扎维说,“正是利用了巴勒斯坦内部、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种种分歧,以及美国总统交接形成的权力真空。”
欧洲抢镜? 希望趁美国权力交接真空期大展拳脚的并非只有以色列,或许还有欧盟和法国。
加沙战事升级之际,两支欧洲外交团队分别于4日和5日前往中东斡旋,其中一支由捷克、法国、瑞典三国的外交部长组成,另一支则由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领衔,他将在今后几天分别会见埃及、以色列、叙利亚等国家的首脑。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欧盟和法国代表团之所以此时高调出访中东斡旋,与美国正忙于总统权力交接,暂时无暇顾及中东局势不无关系,欧洲国家希望借此契机提高它们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以军3日向加沙地带发起地面攻势后,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反应也不相同。法国外交部长贝尔纳库什内用“危险的军事升级”描述以军部署。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则称加沙处于“危急时刻”,呼吁“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美国政府却没对以军地面进攻“亮红灯”。美国政府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说:“我们不赞成达成一个恢复原状的停火协议,所谓原状是指,哈马斯可以继续向加沙地带以外的地方发射火箭弹,进而将加沙居民拖入苦难。”
“欧洲应在中东发挥更大作用,我们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点,”法国外交部长特别顾问埃里克切瓦列尔说,“我们希望和美国,特别是新一届美国政府合作,不过现在,我们不能再等了。”(韩墨)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