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人们都不知道布什对中国抱有多么浓厚的个人兴趣……强有力的美中关系是布什总统的主要外交遗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熊争艳发自北京 2009年1月1日,中美迎来建交30周年。
一个半月前,杭州安贤园。一个原本肃穆简朴的骨灰安葬仪式,因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等高官专程从北京前往出席,而引起外界关注。
青松翠柏间立起一块墓碑,上面的字再简单不过: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作为美国政府在华最高代表,雷德在仪式上致词称司徒雷登是“杭州的儿子”:“司徒先生完成了他的旅程,他生在杭州,今天终于回来了。今天我们亲临此地,仅此一点,司徒先生就会安息。”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位是任职时间最长的美国驻华大使,一位是新中国成立前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前者如是告慰后者:“如果司徒大使地下有知,他看到今天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我相信他会非常高兴。”
而今,随着奥巴马政府即将就职,雷德也将离任。他说,自己很为过去八年参与构筑的美中关系感到自豪。
布什派“铁哥们儿”来中国 2001年4月1日,当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闯入中国南海上空,并撞毁中国飞机的消息传出,没有几个美国人的心情会比雷德更加紧张复杂。
此时的雷德,是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香港公司主管中国业务的合伙人。几天前,雷德刚刚得知,自己的老同学、就任总统不久的布什打算让他去北京当大使。
当月30日,布什正式向国会提名56岁的雷德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三个月后,参议院批准这一提名,雷德在不到两周内就抵达北京履任。
“布什总统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我们长期的个人关系,还因为我有多年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总统给予了我信任,我将在这一极其重要的岗位上竭尽全力以不辜负这种信任。”这是雷德的履新感言。而他出任大使,也被舆论广泛认为体现了布什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雷德与布什不仅是耶鲁大学的同窗挚友,两人更是住在同一宿舍的“铁哥们儿”。
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雷德表示,自己的全部成年生活都在为出任驻华大使这项重任做准备。“我高中毕业那年,我父亲就建议我选择中文专业,但我当时没听他的话。大学毕业加入空军后,我想起了父亲的话,专门花了一年时间学汉语。”
学习中文成为雷德人生的转折点。此后30多年,雷德都在与中国打交道:从驻中国台北的空军安全人员,到担任美中商务委员会驻北京代表;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驻华使馆做一秘和商务参赞,到90年代在香港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机器上的小轮子 过去八年,中美关系从撞机时的军事关系几近冰点、政治互信遭受打击,到“9·11”后的联合反恐,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发展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的关系,再到现在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的“历史最好时期”,一路走来,作为大使的雷德功不可没。
但雷德却流露出了“中国式谦虚”。他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摆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我不过是一个大机器上的小轮子。”
“人们都不知道布什对中国抱有多么浓厚的个人兴趣。经常有人问我,谁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者?我说当然是总统本人。”雷德说。
目前,美中已在经济、科技、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建立60多个磋商对话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国元首达成共识、亲自建立的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这些机制在稳定两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以及解决双方分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布什总统任内四次到访中国,并来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此前,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任内对中国的访问最多只有一次。“布什总统来北京看奥运会,不仅因为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盛会,更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尊敬。强有力的美中关系是布什总统的主要外交遗产。”雷德说。
中美元首会面历历在目 尽管把功劳都给了总统,雷德还是说自己拥有“美国政府最好的职位”。他说,当驻华大使让他年少时的梦想成真,使他参与到构筑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并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世界。
在雷德看来,这个职位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参加各种非同寻常的会见,结识两国各领域的名流大家。
雷德对本世纪以来中美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历历在目。他回忆道,2002年,江泽民主席曾应邀到布什在得克萨斯克劳福德的农场,在那里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要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正是这一决定,促成了第二年六方会谈机制的诞生。
2008年奥运会期间,布什总统全家还被请到中南海瀛台,与胡锦涛主席一家人共进晚宴。雷德没有透露那场“晚宴外交”的细节,但说气氛非常好,“两国元首建立起了信任,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增进两国信任的基石,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北京就像是一只青蛙” 从1974年首次来中国,到如今长期在北京生活,雷德幽默地说,北京就像是一只青蛙在跳跃着前进,生活标准不断提高。
在雷德的记忆中,三十年前的北京是灰色调的,似乎当时的中国首都与五光十色的华盛顿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他曾在多个场合举例说,1974年北京街头,他跟人说英语,别人会吓得立刻跑掉,而现在在大街上,随便什么人几乎都能听懂一两句。而且北京老百姓不光健谈开朗,英语流利,还十分热情好客。当他偶尔骑着自行车闲逛北京城时,无论男女老少,总是非常友好地给他指路。
在北京八年的雷德,很享受这里的生活。周末和假日,他会去京郊打网球、高尔夫,大使夫人还会带领他前往北京各大名胜古迹游历。坐落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的东岳庙,是雷德夫妇的最爱,而故宫长城也多次留下他们的足迹。
如果仅从名字判断,这也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家。雷德的中文名字,意思是“道德高尚的雷电”。“我可不像雷那样吓人!”雷德说。夫人萨拉的名字很美,叫“婷”。“这个名字是夫人自己选的,她和这个字很像。你要看到她,也会认为确实很像!”而他们的3个子女分别叫:雷鸣、雷杰和雷迪。
随着美国白宫易主,已过花甲之年的雷德也即将卸任。这位任期最长的美国驻华大使说:“令我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个事实就是,我离开时的美中关系要比8年前我来华时好得多。”雷德说。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