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晓京)1月6日,参加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力以赴实现“开门红”
“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大会,为2009年我市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吹响了号角。”周传淞代表的一席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沈阳人民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将切实提高应对、战胜危机的能力,确保一季度经济工作取得"开门红"。”张晨代表说,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打造东北区域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中心,使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52%以上。
作为商贸大区,沈河区重任在肩,我们将全面实施"深耕沈河"战略,紧紧围绕加快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刘震代表则十分感慨地说,报告中提出支持东药等企业搬迁改造,使企业代表感到十分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代表企业承诺,一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应对危机挑战,保证不停产、不减员、不降低职工的工资和福利标准,确保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关注民生成强音
切实解决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仍然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关注民生保稳定是重点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冷重光代表说,医疗保障既是百姓的重要需求,也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新医改”方案呼之欲出,政府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改善医疗卫生环境,提高医疗质量,让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所养,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要让百姓看病少花钱,少跑道,心情好,就必须进一步整合好沈阳的医疗卫生资源。”王树东代表表示,近两年,政府着力抓了六所重点医院的改造,这对沈阳市医疗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市属医院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将发挥更大作用,惠及于民。今后,医院应当在细节、服务和医疗规范上狠下工夫,为沈城市民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关志鸥代表则表示,2009年法库县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确保居民安全饮水、昌法线改造、九年一贯制学校、乡镇卫生院等在建项目年内竣工。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滨河公园扩建、小巷工程、市民广场、村村通宽带和城乡绿化等项目开工建设。强化社区和村级服务中心功能作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年内新开发就业岗位3000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3000人以上。
以创新推动“三农”工作
“报告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中提出“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为沈阳抓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找准了思路。
赵勤代表说,东陵区将深化农村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列支10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发展步伐,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作用,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载体。
郭浩然代表说,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说明去年沈阳的农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他说自己所在的新民市前当堡镇,去年仅渔业销售额一项就达15亿元,目前从事渔业的人员已达到六七千人。另外,镇上还投资建了辽宁渔业信息网,今年网络销售额达到35万元,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今后,为了完善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保持龙头老大地位,他们已开始抢注商标,合理规划渔业市场,准备筹建渔业市场服务区、销售深加工区和休闲渔业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