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我国经济形势

经济学家:中国应该改变 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图)

许小年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颇有研究,在几年前他就认为中国的高投资低消费现象存在一定隐患,并担心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问题。不久前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时指出,中国需要容忍出口萎缩一些,并需要马上刺激内需,中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实现转型。而中国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也多次提到,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以下摘编了部分沃尔夫的观点。对许小年教授的观点本版之前多有摘录,这里也再引用他的部分观点。


  发达国家暂难重建消费

  现在各国已经没有更多能力去吸收如此庞大的中国出口产品了。过去相当于是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提供贷款,帮助它们消费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但是现在由于这场金融海啸,世界上几个主要靠资本流入来维持运转的国家,如美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法国,都已经不愿意继续过度消费了。即使现在中国依然愿意以原有方式向世界各国提供贷款,这些国家也不愿意继续借钱去消费了。

  我们知道1929年那场世界范围的大萧条,很可能我们马上就要面临这种局面——谁都不愿意消费。可以说目前除了美国政府外,没有哪个国家现在还想继续借钱。我们现在看到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急剧上升,它还在持续地借钱度日,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因此中国面临的威胁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该怎么办?而且这对中国的出口将是长期的衰退。

  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在内的出口型经济体的交易对手,向这些经济体提供了消费需求,这一需求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但这些发达国家没有能力长期支撑如此的消费水平。仔细研究这些国家的财政数据就会发现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总有一天这些国家会因为超负荷运转而不得不增加融资并最终崩溃。

  实际上我们目前爆发了两个同生共长的危机,一是发达国家消费领域的危机,即居民不能再继续借贷而开始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另一个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那些金融机构要么破产,要么被收归国有,停止放贷等等,这两个领域的危机都打压了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事实上,这不是需求衰退,而是消费过剩的后遗症,对发达国家而言,短期内要让消费需求保持5%的年增长率是不可思议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再借贷,人们会继续在哪些方面花钱?显然房租、食品和基本的交通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而DVD、手机和汽车等与中国出口息息相关的产品,人们却不会再买,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几乎都已拥有了这些产品,新的需求只不过是想要换一个新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些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完全停止了更新产品的想法,他们都说:“没关系,我不需要一辆新车了,我可以继续开我的旧车。”所以目前销售商很难再卖出一辆新车。同样也没有人再买新的洗衣机和新的电视了,这对中国出口是沉重的打击,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人们的消费信心已经丧失,重建消费需求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促进出口的建议不妥

  我觉得促进出口的建议不妥,对此有两个基本理由。一,中国的绝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没有别国的竞争者,当然某些产品一些亚洲邻国也有生产。但大致来看,中国出口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不在国外,而是在本土,并且这些中国出口的产品发达国家都不生产。所以如果这些产品降价,中国得到的好处不多。因为一个国家主动让货币贬值的重要原因就是使本国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击败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既然如此,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会有多大促进作用呢?

  二,目前中国出口遇到的困难是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下滑。前面我已经说过,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已经不敢再继续借贷消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会再热衷于更新换代那些非必需的产品,不管中国商品的价格如何优惠,他们还是会倾向于存钱而不是消费,所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和增加出口退税等措施来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只能使出口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我一直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弊大于利,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建议人民币可以小幅度升值。因为在发达国家,即使现在DVD再降价,也不会有人买,所以继续小幅升值并不会影响出口。

  对中国而言,目前大部分出口产业在未来都没有什么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产业也不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中国需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恢复经济发展的平衡,所以现在回头去实行人民币贬值等措施以促进出口,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中国拥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而发达国家已经在明显的缩减消费需求了。在经济衰退时期,一个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国家还要继续实行货币贬值,这将引起美国等国的强烈不满,就像近期外界对中国的一些刺激出口的措施已经有了不同意见一样。在未来的2-3年里,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抬头。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中国不应该继续实施促进出口的措施。

  巨额外储可能陷入险境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急剧膨胀了1万多亿美元,现在仍以每月1000亿美元的速度在增长。对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着被吞噬的威胁,因为美国具备任意发行国债的权力和能力,中国对此束手无策。实际上,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无数本国工人多年辛勤劳动换来的,但对美联储而言,向电脑输入几个数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一个新的“2万亿美元”。所以这不是什么很安全的投资。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很快会超过3万亿美元,二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数量之大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经济体,其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与中国差不多,但它们都是小规模的外向型经济体,例如新加坡,可能香港也差不多。新加坡是一个富裕的小国,它出口创汇并投资于海外,以期得到稳定、长期的回报,并用其来支持养老基金,这是合情合理的;而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大国,就像之前讨论过的,对中国而言最有效的投资毫无疑问是对其自身的投资,期望海外资产的投资回报高于国内是不现实的,将多种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投资海外的回报率是负的,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中国是个大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又是如此庞大,所以很难找到一个能轻松容纳上万亿甚至超过3万亿美元的投资市场,只能考虑那些流动性良好的发达市场,投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人来中国说:我想在你们国家投资2万亿美元,显然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只能把几万亿美元投向发达国家,那么主要的选择就是美国,因为只有美国才拥有这么大容量的资本市场。中国将上万亿美元投资到美国市场,于是中国对于美国的政策和双边关系等就会更敏感。

  我想不出其他可行的投资途径,长期来看投资美国国债不可能获得正收益,因为人民币必然处于升值态势。我基本上认为这笔规模极大的外汇储备是不可能获得稳定、持续的正收益的,所以解决途径只能是先停止外汇储备的增加,接下来就是想办法降低外汇储备,其途径就是通过刺激内需。

  大家总是在谈中国的出口,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出口赚来的钱,大部分又被送去了美国,而在美国的很大一部分投资又损失掉了,这么看来中国出口创造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变成了给予美国的礼物,我没有算出具体的比例,但可以肯定这部分利润相当于永久性的礼物。

  应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

  目前的情况十分危急,一直以来中国都走得很谨慎,这通常也是正确的做法,但是现在全球形势不是处于常态,而是在一个关键点上。

  另外,中国还需要了解在过去十年中的平静、轻松以及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应该改变,转型要付诸行动了。在我看来,中国的转型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

  短期来说,中国需要拉动内需,否则将要面临一场较严重的衰退,我不能肯定中国目前出台的一揽子刺激方案是否足以应对衰退,但中国政府拥有坚实的财政基础,因此中国有实力通过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并在短期内保持需求的高增长。不过国内需求短期刺激过后仍会趋弱,因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将持续很长时间,寄希望于美国的消费能在2009年恢复是十分愚蠢的想法,也许会发生这个奇迹,但更有可能的是我们会看到世界范围的一次需求结构调整。

  长期来看,中国的资源和需求是可以改变自身经济发展失衡状态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投资在GDP中的占比超过35%,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在一种更为有效的投资模式下达到8%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投资模式下,中国应该把更多资源用在环境保护和教育等领域中,还可以向大众服务业等关乎全体居民福利的行业投资。要知道,社会服务业的完善,尤其是教育和医疗,能够发挥很大的潜力,使居民倾向于更多的消费。而这将可以使经济发展更为平衡,而无需政府用40%的GDP去投资。更多的个人消费、更少的投资和更多的服务业意味着更多的就业,这一切将十分美好。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调整,不能期望在5年或者数年中就完成,不过看看自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可以惊讶地发现一旦中国决定改变,那它将以很快的速度推进。所以只要中国下决心转型,那么毋庸置疑的是,它将以惊人的速度去实现这一点。

  对中国而言,现在是做出决定的时候了,过去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所以我相信危机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机遇。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国和美国、英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有可能实现转型和持续发展,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它有潜力保持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没有理由陷入长期的衰退。中国人是非常灵活、聪明的,我相信只要中国下定决心,这次转型对中国来说并不困难。但机遇如果没能抓住也就不能称之为机遇了,错失这次机遇以后回头来看,这几年将会是一场悲剧。

  许小年:转换模式更紧迫

  中国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去年11月也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急需转换经济模式,这里把有关内容摘录如下,供大家温习一下。

  为什么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因为过去几年间,我们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了40%。固定资产投资在各行各业造成了过剩产能,也就是实体经济的泡沫,这个泡沫在投资高增长的时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即投资的高增长本身为过剩产能提供了市场,使过剩产能看上去是有销路的。当投资稍稍下去一点的时候,这些过剩产能马上就冒了出来。过去的经验表明,过剩产能对银行资产质量不可避免地有影响,或迟或早都会转变为银行的坏账。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外部需求、投资和消费,现在一架引擎——外部需求已经熄火,另一架引擎——国内投资正在减速,剩下唯一的引擎就是国内消费。但国内消费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尤其是居民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中,2007年只占GDP的35%。想通过刺激居民消费重新启动经济增长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长期忽视国内消费,老百姓不花钱、不消费,用什么样的政策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成了个难题。

  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之后,中国面临的挑战实际主要不是在金融层面上,而是在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上。具体而言,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恐怕不能持续下去了。在这个时候,只有扩张性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而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要从出口和投资转换到消费。从经济结构上讲,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要转向消费,怎么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是无能为力的。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是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就增加开支,但中国的问题不是政府增加开支所能解决的,而是要刺激民间消费,让老百姓增加开支。

  首先要让老百姓有更高的收入,政策建议是减少税收,为企业减税,为居民减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用在消费上。

  其次,要改善收入的分配,增加民众的资产和收入。

  三,想刺激消费,就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如果增加开支,不要再去修路架桥,而应花钱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放心消费。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许小年 | 沃尔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