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七日电 题:经济“过冬”,心灵也需“供暖”
本社评论员 周兆军
这场席卷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在精神层面是否也同样掀起风暴?
国内一家健康门户网站的最新调查表明,中国近七成网民表示自己的心理情绪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项调查发出一个信号: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寒冬,已直逼人们的“心理防线”。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近日也发出警告称,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精神健康问题加剧。
股市“跌跌不休”、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农民工提前返乡、不少白领有被裁员之虞、大学生就业形势愈趋严峻……凡此种种,受波及者的焦虑和恐慌自不必说,即便是置身事外者,每天阅读报章、收看电视、浏览网页,迎面而来的都是诸如此类的消息,也会感到阵阵寒意。
这个冬天有点冷。当经济“过冬”的时候,人们的心灵也需要“供暖”。
金融危机,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场信心危机。如何帮助老百姓重拾信心,坚强地挺过这个“冬天”,甚至过上“暖冬”?四万亿的救市方案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却并非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
元旦,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特别提到,“要增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心”。在此之前,胡锦涛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重建时,强调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共克时艰。这两次讲话,无疑都具有提振信心、砥砺勇气的深意,也向民众释放出积极的信息。
近日,温家宝总理先后赴重庆、山东考察。在重庆,温家宝与返乡农民工座谈,用温情的语言勉励他们:“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在山东考察期间,温家宝与码头工人共进晚餐,并再次表示:“面对寒冷,我们不仅不能逃避,还要勇敢地"游"过去。”
面对经济寒冬,我们注意到,政府不仅出台种种举措刺激经济,并且在精神层面释出“利好”,与百姓相互打气,“抱团取暖”。
面对经济寒冬,人们自身的心理调适也尤为重要。在经济低潮中,逗人开心的贺岁片《非诚勿扰》票房大卖,人们在影院里会心一笑,卸掉压力,重新上路。
面对经济寒冬,民间社会的温情力量也正在显现。几天前,苏州寒山寺、南京毗卢寺、北京广化寺免费向市民派送腊八粥。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一碗滚烫的腊八粥,驱走袭人的寒意,也融化心头的隐忧。
我们还记得,去年的冬天,一场大雪挡住了无数人回家过年的路。但在那场雪灾中,中国人守望相助、勉力而为,升腾的力量震动世界。
同样,经济寒潮挡不住中国“牛年”的到来,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