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作为地区的子单元,是区域经济的基石。
日前,在全省百强乡镇2007年评比中,东陵区的8个街道上榜。在沈阳市进入省百强的19个乡镇中,东陵区占42.1%,位居领先地位。东陵区百强乡镇无论是在综合经济实力、综合发展水平还是在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核心提示
大投入让百强综合排名全面升级
东陵区进入省百强的街道(镇)是:东陵街道、前进街道、南塔街道、白塔堡街道、桃仙街道、浑河站西街道、深井子街道、英达街道。
东陵区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推进乡镇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投入坚持向农村倾斜,区级财政包揽乡街基本经费,对东南山区远郊乡街税收实行100%返投,近郊乡镇实行按比例分成。财政每年还将财政增收部分的60%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了农村地区投资环境,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村投资环境改善,拉动百强乡镇全面升级。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方法,以综合发展水平为标准,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确定29个指标,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对全省乡镇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东陵区在2006年进入百强的8个乡镇,2007年综合排名全面提升,东陵街道综合排名由上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5位;前进街道由第27位上升到第13位;南塔街道由第20位上升到第19位;白塔堡街道由第36位上升到第32位;桃仙街道由第66位上升到第41位。从2007年排名位次看:东陵区进入百强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除英达街道排在第59名外,其他7个街道均进入前50名。从综合经济实力增速看:深井子街道提速最快,前移了42位;其次是桃仙街道前移了25位;前进街道前移了14位。
百强乡镇自身实力越积越厚
百强乡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东陵区平均每个百强乡镇企业实缴税金达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4.1%,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陵、前进、南塔三个街道超过3亿元,在全省13个超3亿元的乡镇中,东陵区占23.1%。东陵区平均每个百强乡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东陵、前进、南塔、桃仙4个街道超过亿元,在全省15个超亿元乡镇中,东陵区占26.7%。东陵区平均每个百强乡镇居民储蓄存款达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4%,8个街道居民储蓄全部超亿元,占全省88个超亿元乡镇的9.1%。2007年,前进街道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收入9900元。
乡镇发展优势凸显,企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伴随东陵区乡镇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吸纳人口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外来从业人员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34.9%和79.8%,分别比全省百强乡镇平均水平高4.3和4.8个百分点,乡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企业的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东陵区小城镇吸纳外来人口逐渐增多。2007年百强乡镇中,平均每个乡镇吸纳的外来人口达11190人,比全省平均水平9907人,高13%。外来人口比重达34.1%,比全省平均水平24.6%,高9.5个百分点。
百强乡镇社会事业造福农民
居民生活环境更好,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东陵区更加注重乡镇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百强乡镇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以及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村的比例均达到100%。百强乡镇不断加强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们充分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舒适和便捷。百强乡镇居民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平均每个乡镇图书馆(文化站)为12.6个,比全省平均水平6.7个,高88.1%。每个乡镇拥有体育馆1.4个、公园1.4个,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5.0%和27.3%。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收入的增加,生活更加富裕。2007年,百强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64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21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福利事业逐步完善。随着东陵区委、区政府民心工程的推进,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铺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惠及更多农民。2007年,百强乡镇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高达99.3%,每万人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283人,比上年增长11.4%。社会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在医疗卫生方面,2007年,百强乡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7.4床、医生数34.7人,医生数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6%。在社会福利方面,每万人中社会敬老院、福利院收养人数达21人。
(孙政、争华)